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09-03-22 來源:中國經營報 瀏覽數:2368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3月12日發布的信息,國家發改委日前核準了兩個風電項目,包括江蘇如東二期風電特許權項目擴建項目以及河北華電沽源風電場項目,每個項目裝機容量約10萬千瓦。 據一位風電業內人士透露,由于國家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的逐步細化,以及新能源戰略中明確對風電、核電、光電等新能源發電的支持,不少風電投資者正積極活動,希望能從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分得一杯羹。 “國家將從今年起在內蒙古、甘肅、江蘇等地建成近10個上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誰能抓住這個市場機會,誰就會在未來的風電市場占得一席之地。”華電新能源公司的一位風電項目人士對記者坦言,我國今年的電力總投資將達到5800億元,國家發改委即將對新能源發電上網的配額進行明確規定,而在各類新能源發電技術中,風電技術相對完善,因此眾多即將上馬的風電項目正成為國內大型火力發電企業爭奪的對像。 國企搶地盤 “以前的局面是,在風電設備領域是國企、民營、外資三方混戰,而在風電站領域則是國企在主導。”宏源證券新能源分析師王靜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而記者觀察到,今年1月正式實行的增值稅新政,取消了對一些外資企業的優惠,這導致了不少外資撤離風電領域。如美國碧辟公司終止與金風科技(002202.SZ)的合作;日本株式會社原弘產退出了湘電風能公司;英國瑞爾公司也退出了無錫瑞爾竹風公司。 “金融危機對我國風電行業的影響并未顯現,主要是因為國家能源局把風電作為改善我國能源結構的重要支持對象,這是一個長期的發展目標,受到經濟波動影響有限。”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對記者說。 “政策的調整讓外資企業與原先的投資預期有了出入,于是紛紛選擇退出。此外,受金融危機影響也使外資收縮陣線,而外資退出的陣地自然被實力雄厚的國企接盤。” 王靜說。 事實上,從2003年至今我國舉行的五期風電特許權招標會中,參與競標的絕大多數都是國有大型發電企業。由于國有大型發電企業本身發電更多,肯定也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因此成為更積極的風電項目爭奪者。另外,由于國有大型發電企業財力雄厚,而且對于國家政策能做出更準確的預期,因此現階段手中的風電項目即使虧損影響也較小。相關數據更是顯示,包括五大電力集團以及神華集團在內的大型國有企業已經占據了全國超過60%的風力發電份額。 “國企有著雄厚的資金和官方背景,無論是獲得項目還是從銀行商業貸款都遠比民企要容易得多,在競爭中,民企顯然不是對手。”中國紅鷹新能源公司國內業務部李永釗對記者說。 據了解,中國風電集團今年將有10個左右的風電場投產,總投資在45億元左右;中國華電新能源公司今年的風電裝機容量將在80萬千瓦;而中國國電龍源電力集團在今年的裝機量將達到250萬千瓦。 價格混戰 而在一些民企看來,這種國企主導的格局也導致行業內開始出現了惡性競爭。 按照《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定》:5萬千瓦及以上風力發電項目,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或審批;上網電價實行政府指導價,電價標準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按照招標形成的價格確定。也就是說,競標價是國家制訂風力發電上網電價的重要依據。
【延伸閱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biz8848.com/news/show.php?itemid=1089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13811802542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客服郵箱: cnwpem@yeah.net
東方風力發電網版權所有?2015-2024 本站QQ群:53235416 風電大家談[1] 18110074 風電大家談[2] 95072501 風電交流群
ICP備案:京ICP備15004209號-2
13811802542(周一至周五 9:00-18:00)
1586646189
網站客服
法定工作日
9:00-18:00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