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風電發展的迫切需求,而另一邊卻是風電過快擴張的亂像。截至201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42.3GW,超過美國的40.2GW,成為最大的風電國家,但由于風電裝機過快增長及并網技術未解決,造成風機閑置嚴重,2010年新增的1893萬千瓦風電裝機中,僅有1400萬千瓦并網。
國聯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十二五’期間,9000萬千瓦的風電并網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就在于能否解決資源浪費和并網率低的難題。”據悉,國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有關規范風電項目審批制度的管理辦法。該辦法首次提出,地方政府在核準裝機容量在5萬千瓦以下風電項目之前,須拿到國家能源局的復函,否則不予通過。
“這一舉措關鍵是為了收緊地方風電審批權,防止‘一哄而上’。下一步風電項目的發展將逐漸向著集團化的方向發展。”大同證券的分析師認為。
面對著風電產業集中度的提升,坐擁4300多公里海岸線,近4億千瓦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的廣東如何謀局格外關鍵,根據資料顯示,“廣東和山東、江蘇三省是全國海上風力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按電力部門、氣象部門聯手初步編制的廣東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我省海上風電裝機可達1200萬千瓦,從粵東的南澳、汕尾、揭陽,到粵西的湛江、茂名、陽江,到珠三角的珠海等,沿著海岸線布局。”
這就為風電裝備制造業發展帶來一個巨大的機遇,此前已經有專家建議,廣東應借鑒”大型項目帶動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思路,將項目開發與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的培育結合起來,據測算,按廣東省正在制定1200萬千瓦裝機的海上風電項目規劃,可以提供700億元—800億元的海上風電裝備市場,每年100萬裝機的容量,近70億元的裝備需求,足以扶植起數個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巨頭。
“這個思路很簡單,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產業做大后反哺龍頭企業。”一位廣東省內的風電專家表示,“廣東應抓住如明陽風電這種有基礎的龍頭企業,打造出風電制造業的‘華為’,這才能在將來海上風電的發展中占據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