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風電裝機總量達到4182.7萬千瓦,較2009年同比大增62%,首次超越美國(截至2010年底,美國風電總裝機容量最多達4000萬千瓦),從而正式成為風電裝機世界第一大國。”1月12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慶祝中國風電裝機躍居世界第一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據介紹,中國躋身“風電裝機全球第一”已成事實。
中國風電裝機在“十一五”期間,集聚出了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的“規模效應”,但“十二五”伊始,越來越多的業界人士呼吁在追求裝機數字增長之外,更應注重風電未來發展的質量。這種呼聲逐漸得到政策制定方的回應。在1月12日舉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回顧與展望2011”論壇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就表示,通過近幾年國家大力支持風電產業發展,風電技術和設備制造,以及相關的經濟性問題相繼解決,未來五年的首要任務是抓緊研究風電并網的電力市場消納問題,著力破除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上網瓶頸。
“質”“量”并重成發展基調
在風電裝機“大躍進”的背景下,強調注重發展質量無疑為中國風電產業良性發展之路注入了一縷“春風”。事實上,在1月6日舉行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時任國家能源局局長的張國寶在談到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思路時,就多次提到“并網裝機”、“發電量”等字眼,這顯然超越了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劃中單提裝機數字的局限。
梁志鵬表示,電網建設嚴重滯后于風電裝機速度這一客觀事實,越來越要求業界思考在電力市場制約下,電網未來五年到底能消納多少風電上網這一現實問題。
按照國家電網此前出具的研究報告,到2015年,電網覆蓋范圍內可吸納風電上網的規模達1億千瓦,到2020年可達1.5億千瓦。在國家能源局“十二五“規劃思路中,也提出到2015年底,風電裝機規模要達到9000萬到1億千瓦。梁志鵬表示,9000萬千瓦鎖定的目標就是并網裝機容量。有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認為,這顯然是政策制定方從發展質量角度考量,為避免屆時出現風電并網“消化不良”現象,對裝機規模提出的理性定位,如果單純按照目前年均增長翻番的速度發展,2015年的裝機容量將飆升至1.5億千瓦。
電力輸送已開始布局
但也有專家指出,1億千瓦的電網消納能力只是從技術可行性上提出的目標,具體執行則可能由于受電網體制和市場消納機制滯后的制約而充滿不確定性。對此,李俊峰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這就需要國家在風電建設和電網規劃的基礎上,盡早明確跨區風電輸送的電力市場,制定相應的輸電規劃。
“就目前來說,首要做好的應該是核準蒙東蒙西、甘肅酒泉、新疆哈密等國家規劃的大型風電基地的更大范圍內的風電外送通道建設規劃。”他表示,目前蒙東蒙西的風電最遠只輸到河北、北京,甘肅酒泉的風電只是往蘭州、西安一帶輸送,市場消納規模還十分有限。按照國家能源局2011年的工作計劃,今年將開建包括甘肅酒泉二期500萬千瓦,新疆哈密200萬千瓦、內蒙古開魯200萬千瓦等一批新項目,裝機規模的擴大將會對幾大基地的風電外送計劃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