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慶說,進入山東市場較晚的大唐電力,必須搶占戰略“制高點”,加大海上風場和山地風場推進力度,研究搶占海浪發電、潮汐發電、太陽能發電、垃圾發電、秸稈發電等項目,做到戰略意識超前、戰略手段超強。爭奪風力點,儲備未來其實,看好山東的不只大唐電力。在濱州、濰坊、煙臺、威海等市的海岸線上,一排排旋轉的風車上清晰地標示著“華能”、“國電”、“魯能”等字樣。當經濟大省、能源結構單一、風能資源豐富等關鍵詞結合在一起時,山東成了國家新能源戰略下的 “金礦”。而在 《關于實施產業招商的意見》中,山東也將風能利用作為節能降耗和環保產業招商的重點之一,并在國家規定的風電最高價格基礎上,對每千瓦時再補貼9分錢,使入網電價達到每千瓦時0.7元,這樣風電企業便能基本盈利。這些鼓勵措施,讓發電企業紛紛通過組建新能源公司的模式加速搶灘山東沿海。“萊州具有得天獨厚的風電資源,而湘潭電機作為國內機電裝備業的搖籃,有著雄厚的基礎,在風電制造業領域我們有2兆瓦以上的獨特機型,特別適合萊州風電產業的開發。”在近日成立的湘電風能(山東)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上,該公司副總經理顏勇飛表示,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將超過80億元,填補當地風電制造業的空白。大力發展新能源,不僅是山東,也是全國逐步改善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的一項重大戰略。
去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國家出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同時為改變能源結構,制定了《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 (草案)》,但在諸多爭議中,規劃遲遲未出臺。“現在我國非石化能源占7% ,其中風電僅占不到0.5%。因此,繼續加快風電發展是能源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最近召開的風電發展座談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指出。這種表態,于電力企業而言,蘊含的政策信號讓他們放心。“規劃有望春節后出臺,低碳經濟、新能源革命都在加速,現在搶占資源就是儲備未來。”業內人士認為,備受關注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出臺只是早晚問題。據了解,根據規劃草案內容,202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光伏及核電運行的總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1.5億千瓦、2000萬千瓦和8000萬千瓦。而這個發展目標,被認為是過低了,因此,正式亮相的規劃極有可能調高上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