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并不是一個資源大國,這一點早已經(jīng)成為公眾共識。所謂的地大物博,被10多億人口一除,就變成了可憐的“地少物稀”。但是,對于煤炭而言,國人還是有幾分自豪的,中國是一個煤炭大國,這一點,中國西北地區(qū)遮天蔽日的“烏云”就可以作證。
不過,即便是這一點點的自豪,在2009年也被剝奪了。來自國家能源局能源經(jīng)濟形勢發(fā)布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09年中國累計進口煤1.26億噸,比上年增長211.9%,出口煤2240萬噸,同比下降50.7%;全年凈進口煤炭1.03億噸,中國第一次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對于“凈進口”的原因,國家能源局給出的解釋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日本、韓國等主要煤炭消費國需求銳減,國際煤炭價格及航運費大幅下跌,南方沿海城市電廠購買國際煤炭的成本低于從國內(nèi)購買;我國經(jīng)濟率先恢復,煤炭需求增長。對于2010年的情況,國家能源局預計,今年全球經(jīng)濟復蘇拉動煤炭需求,國際煤炭價格將保持目前的上升勢頭,中國煤炭進口增勢將明顯減緩。
但是,從年初2個月的趨勢看,凈進口的趨勢并沒有減緩,反而呈現(xiàn)加速之勢。1月初,兗州煤業(yè)32億美元并購澳大利亞菲力克斯資源有限公司(Felix)幾經(jīng)周折之后,終于塵埃落定。1月12日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將以2億美元直接入股澳大利亞ChinaPtyLtd的母公司ResourcesHouseLtd(澳華資源),同時獲得China煤礦項目的EPC總承包管理。2月6日,澳大利亞第五大富商克萊夫—帕爾默控股的礦業(yè)公司RESourcehouse宣布,已經(jīng)與中國電(600795,股吧)力國際發(fā)展有限公司簽訂了一筆總額為600億美元的煤炭交易合同。澳大利亞方面稱,這是該國“歷史上最大的出口合同”。除了在澳洲之外,更早前,中國神華、中國中投還在印尼進行了煤炭投資。
中國企業(yè)在近鄰國家中的找煤之舉,不得不讓人驚詫,作為數(shù)一數(shù)二的煤炭大國,中國為啥突然有了“燃眉之急”。對于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種:一、供求原因:國際煤炭市場比國內(nèi)煤炭市場寬松;二、價格原因:在我國沿海地區(qū)進口煤炭價格低于國內(nèi)價格;三、政策原因:國家鼓勵進口限制出口的政策影響煤炭進出口;四、體制原因:煤炭和電力行業(yè)之間的煤電之爭。
不論個中原因如何,中國成為“凈進口國”的現(xiàn)實,將大大的沖擊亞太乃至全球地緣經(jīng)濟乃至地緣政治。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大煤炭進口國,韓國是世界第二大煤炭進口國,而印尼和澳大利亞則是世界前兩位的煤炭出口國。中國此番從“凈出口”到“凈進口”的“反水”,無疑會加大日韓兩國的壓力,而且從目前的趨勢看,這個壓力只能是越來越大。
盡管中國的GDP一舉超過了日本,但是中國煤炭的消耗量比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總和還要多。好在在2009年之前,中國這個煤炭消耗的“胖子”還能自給自足,但是,一旦“胖子”變?yōu)樯焓忠獣r,全世界都要為之側(cè)目。縱觀歷史,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還是國與國之間的大大小小紛爭,其核心矛盾及利益全部在于資源二字。不論此次中國成為煤炭“凈出口”國是真的自家缺煤,還是從此改玩“拿來主義”,對于世界格局的影響都是重要的,讓人們仿佛又依稀看到了石油戰(zhàn)爭的影子。
在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的價格早已不是由供需所決定的了。可以說,美國已經(jīng)在相當程度上控制了油價,未來國際市場上的煤價,也完全可以被其左右,而且別忘了,世界煤炭儲量第一的國家不是別人,正是美國。對于能源極度緊缺的中國而言,現(xiàn)階段,雞蛋只能是放在別人的籃子里,不論這個雞蛋是美國的國債還是其他國家的礦山。
因此,發(fā)展新能源,對于中國而言,應該是比全世界任何國家都要迫切。這是中國煤炭“凈進口”應該給我們最大的警示。否則,石油、煤炭現(xiàn)在還能“進口”,說不準哪天就會被“封口”。
中國首次變?yōu)槊簝暨M口國 “分割線”具深遠意義
最近有兩件事對煤炭以及電力行業(yè)正在產(chǎn)生并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