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旨在促進和保障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規的頒布和執行,使我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顯示出巨大的發展動力。尤其在風力發電方面更是“異軍突起”。統計數據顯示,到2008年末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1240萬千瓦,依然保持了近兩年較快增長態勢。面對如此態勢,有專家用“也喜也憂”來表達對中國風能行業發展狀況的看法,喜的是裝機容量,憂的是風險疊加。目前,隨著我國風電開發的速度不斷加快,一些矛盾也凸顯出來。
盡管國家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出臺了若干優惠與鼓勵政策,與國外風能利用大國的扶持政策相比,與日益嚴峻的傳統能源短缺形勢和環境壓力相比,我國對風電開發的產業扶助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還略現不足。
“接網難”是目前風電發展的最大障礙。
風電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電網傳輸與分配至關重要,接網難的根本原因是電網建設速度跟不上風電行業的發展需求。眾所周知,風資源與網資源是開發風電的兩大前提要素,而風電的建設地點通常較為偏遠,網資源比較薄弱,送出成本教高。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和電網公司協調配合,及時對現有電網結構和框架進行規劃、改造和擴建,提高電網的電壓等級,建設新的輸電線路并安裝相應的控制裝置,以此來保證大規模風電輸出,滿足風電發展的需要。
造價高和風機設備的低可靠性影響了投資者對風電投資的積極性。
從目前看,我國風電行業雖然發展迅速,但在風機制造方面與國際風電行業的發展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風機制造廠商存在技術不成熟、產能不足的問題,無法滿足現行的風電發展需求。
風電生產缺乏優惠信貸政策支持。
風電屬國家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但目前仍執行一般競爭性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利率,造成風電項目建成后財務費用居高不下。
風電生產企業的稅收負擔過重。
風電企業盡管享受增值稅應納稅額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但風電投產的前幾年幾乎沒有可抵扣的進項稅,使實際增值稅稅負率始終高于8%。這對于目前僅能維持保本微利的風電行業來說,明顯偏高。另一方面,現行所得稅減免政策也不適宜風電發展。
發展風力發電是一項利在千秋的事業。但在發展初期,與常規能源相比產業規模小,獲益能力低。因此,現階段需要相關部門給予一定的支持和相應的扶持政策,制定有利于風能等新能源發電的政策。同時,也應把風電納入國家能源建設計劃,增加資金渠道和投資力度,加大信貸規模,提供低息貸款,制定優惠稅收、電價補貼等政策。有了這些扶持政策,必將更進一步推進風力發電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高競爭力,使其最終依靠自身的發展潛力,在我國的電力構成中占到一席之地。
其一,應繼續加大電網建設力度,合理規劃風電開發。
應加大風電場接入的電網建設力度,為風電輸出創造良好條件,真正落實好風電就近上網全額收購的規定。另外,應根據全國風資源的分布情況,統籌建設公用輸電線路和變電站,降低風電投資和產業成本,促進風能資源開發利用,從根本上解決制約風電發展的電網因素。
其二,應制定旨在促進風電發展的信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