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倒逼設備商
“一旦并網標準開始實施,我們的風電場在設備招標時對設備的技術標準要求會更高,至少會依據國家電網規定的相關標準進行招標。”華電集團計劃發展部副主任田鴻寶表示。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風電技術不斷升級完善,預期未來滿足風電并網標準的難度并不大,但對于風電運營商來說,未來在采購風電設備時并不會單純追求高技術水平,會對技術進行經濟評價,既能符合標準,又具備成本優勢,預期未來風電設備行業可能很快就會迎來一場整合。
盡管目前行業各方對國家層面的新能源并網技術標準存在諸多爭議,但田鴻寶認為,一旦國家電網推行其并網標準,未來風電場的建設布局將更加考慮電網因素,盡量避免將風電場建設在電網水平低、容量小的地區。
專家認為,實施風電并網標準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風電項目盲目上馬、布局不合理的現狀,對未來的風電場建設有導向意義,但也會給現有的風電場帶來成本提升的壓力,而這部分壓力將很自然地轉嫁到風電設備商身上。
華電國際有關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的風電單一項目能夠實現6%-8%的凈資產收益率,如果提高風電并網標準,將對風電項目的利潤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為了保證利潤空間,公司將在設備招標上開始“精打細算”,技術水平符合并網標準、價格相對公道、綜合實力較強的設備商將成為首選。
技術上需“補課”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風機主要分為異步發電機、雙饋異步電機、永磁直驅電機三種技術類型,三者在滿足風電并網相關技術標準的能力方面參差不齊。
清華大學電力電子與電機系統研究所教授柴建云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的風機基本上都無法滿足真正意義上的低電壓穿越能力,甚至部分從國外進口的機組也難以完全滿足該標準,因此,如果該標準正式投入實施,對電力設備商來說將面臨很大的“補課”壓力。
英大證券能源研究中心的葉旭晨介紹說,相對來說,永磁直驅電機對電網故障的自主調節適應性較高,能夠在故障發生時馬上退出電網,在故障消除后又能夠快速接入電網,其滿足低電壓穿越標準相對容易;而對于另外兩類風機來說,要滿足電網的低電壓穿越要求有較大難度,需要增加一些裝置,大部分機組需要增加變頻器,有的甚至需要更換發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