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前中國風電運維長期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導致各個風機制造商的運維數據不能全面分享,影響了大數據的整合、優化。近來,這一狀態已經被打破,我們期望,隨著整機商之間、整機商與開發商及業主之間的技術交流和經驗共享逐漸增加,未來這種壁壘能夠打破,建立互聯互通的信息分享平臺,最大化運維效益。
三、風電運維市場格局及發展方向
(一)整機商發展潛力最大
盡管目前風電整機制造商運維服務的市場份額低于風電開發商,但是我們認為,整機商在我國未來風電運維市場最具有發展潛力。原因如下:
1.早發優勢和集成優勢
在風機質保期間,將由相應品牌的整機制造商提供質保服務,也就是說,早期整機制造商最早從事風電運維服務,也最先獲得運維經驗。風機走出質保期后,風機整機制造商有先入為主的優勢,因此更容易得到運維訂單。尤其是那些早期的風機制造巨頭如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在早期階段生產提供了大量風機產品,如今這些企業提供的風機最早走出質保。據了解,目前市場風電運維需求主要是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品牌的風機產品。而第三方運維公司在我國風電行業剛剛發展幾十年的情況下,則存在經驗相對缺乏、競爭優勢不足等問題。
另一個特點是,經過十多年的市場整合,我國風機制造商從無到有、從少數幾家風機制造企業,到后來的瘋狂擴張以及市場整合,到如今,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均集中在排名前十的風機制造企業手中。隨著未來風機制造企業的進一步集中,這些排名在前的風電整機巨頭將在資金、技術實力、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實現集成優勢,為進軍運維市場鋪路。
2.技術優勢
整機商的突出優勢是其技術實力。相比于專注發電效益的開發商,和資金、團隊尚不足以維持技術投入的第三方運維公司來說,風電整機制造商更注重在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和開拓,以推進風機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及運維服務的技術提升。
因此,整機制造商對自己品牌的風機產品技術最了解,也最有實力突破相關技術難題,在大部件維修、技術改造等高端運維服務方面,整機制造商具有先天優勢。近年來,整機商更為開放,不斷向風電場和第三方運維公司傳導出更多的技術和經驗,有力推動了我國風電整體運維實力的提升。
從風電運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來看,中端和高端運維服務才是未來運維市場的真正藍海,風電整機商通過加大技術投入,既可以實現風機產品的升級優化,也可以提高運維服務增值空間,為企業的發展打造良性生態。
3.“全生命周期”理念優勢
我國風電行業發展早期,電場開發商往往只注重風機產品價格,而忽視了風電機組在20-25年運行壽命期間的穩定性、故障率、維護費用。近年來,行業內各方均認識到,除了保證風機產品質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也是提高發電率、降低風場成本的重要方面。
在這一形勢下,風電整機制造商們紛紛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理念。這一理念結合風電整機制造商的自身優勢,旨在根據風機產品性能,為業主提供從早期風場選址、中期風場建設,再到后期風電運維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不僅打消了客戶的后顧之憂,也為風場開發帶來了最優解決方案。這一理念優勢,是另外兩大風電運維市場主體難以比擬的。
和美國風電運維服務主要由第三方運維公司完成的發展趨勢不同,近年來,隨著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風電巨頭相繼成立風電運維子公司,各風電整機制造商布局風電運維市場意圖明顯。同時,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更加重視整機制造商的運維服務能力,也促使了風電整機制造商對這一領域的看重。相比開發商來說,風電整機制造商對風機技術更為了解,更具競爭優勢,因此我們認為,未來整機商在風電運維市場的發展潛力最大。
(二)風電開發商市場份額占有量最大
和西方風電場開發商分散化的情形不同,我國近70%風電場市場份額均由“五大四小”國有企業占有,只有約30%市場由大量的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企業獲得。也意味著那些風電場開發商巨頭在資源、資金、規模等方面均具實力強大。在這一形勢下,這些風電場傾向于自己開發、自己運維。另一個因素是,在國有企業編制體制下,往往存在“只進不出”的人員冗余現象,也促使國有風電開發商傾向將風電運維工作安排給企業內員工,而不是“肥水流到外人田。”因此,目前來看,風電場開發商市場份額占有量最大。
隨著整機制造商、第三方運維公司服務的優化,以及國有風電開發商觀念的轉變,也有一些風電開發商嘗試將風電運維服務外包。如龍源電力、大唐新能源把較為低端的運維服務交給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第三方運維公司。還有一些開發商,傾向于把技改等高端運維服務交給整機制造商,低端運維服務交給第三方運維公司,自己完成中端運行維護部分。
如前所述,將高端運維交給更專業的整機制造商,將低端運維交給更靈活、成本更低的第三方運維公司,從而集中風場開發業務,將是風電開發商未來的最優選擇。
(三)第三方運維公司是重要補充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更適合由第三方運維公司專門承擔運維服務,實現產業的專業化和高效化。但從我國的國情和風電行業的發展階段來看,第三方運維公司主導運維市場局面的出現,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因為,剛剛起步不久的第三方運維公司往往在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均不足,這就導致了其很難獲得利潤空間較大的高端、中端運維服務訂單。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大型運維服務一般需要大量的資金抵押,第三方運維公司很難拿出這么多資金流轉。還有一方面,第三方運維公司成立時間較短,運行不穩定,開發商擔心萬一對方倒閉了,影響運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