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風電缺乏統一規劃,電網規劃也就無法與其實現有效銜接。國務院2007年6月審議通過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而目前酒泉、哈密、蒙西、蒙東、河北、吉林六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規劃的風電裝機容量就已達到了1.16億千瓦。
梁志鵬指出,規劃不統一是導致電網滯后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國家七個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對具體各個風電場的規模、位置、送出及市場都有大致判斷,但下一步在開發時序方面得加強研究,以有效解決并網滯后問題。
電網技術約束
梁志鵬所指的七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是國家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規劃,在內蒙古、甘肅、河北、吉林、新疆、江蘇等省區布局的大規模風電基地。
“這些風電基地所在地區大多負荷較低,電網規模小,無法就地消納,需要依托更高電壓等級、大規模遠距離、高電壓輸送平臺,而由此帶來的電網技術和經濟問題將更為復雜。”舒應彪說。
首先是系統調峰調頻問題。風能具有隨機性,出力變化很快,風電大規模發展后,如機組不具備功調節能力,在水、油、氣電源比例較小的地區,僅靠有功調節速度較慢的火電機組,無法保障系統頻率穩定。還有我國風電場一般位于電網末端,風電功率的大幅度變化,使得電網運行電壓調整十分困難。
另外是電網適應性問題。由于全國各區域沒有形成統一的電網,決定風電無法大規模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到2009年底預計風電裝機規劃將超過800萬千瓦,占最大負荷比例將達到20%左右,大大超出地區風電消納能力。
除此之外,舒應彪還指出,已建成的風電機組中,有大量未經檢測認證、不符合技術規定的機組并網運行,給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帶來了隱患。
國家電網本希望中電聯能制定相應的風電發電技術標準,以保障并網風機的可靠性,但中電聯這項技術標準卻遲遲未能出臺,據稱是遭到了五大電力集團的反對。
為此,國家電網準備建設自己的風電研究檢測中心。據透露,該中心已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專家論證,力爭2010年具備并網檢測能力。
全額收購政策待變
為何各電力集團熱衷于風電項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要求電網企業無條件全額收購風力發電量,這使得各發電集團不用擔心發電賣不出去的問題。但在國家電網看來,這項政策目前來看,既不經濟,也不安全。
舒應彪表示,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收購的政策,在風電發展起步階段,風電規模較小,對系統安全穩定和調峰影響不大,該項政策對促進風電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目前,東北、華北、華東等電網電源結構單一,調峰手段有限,風電大規模發展進一步加重了系統調峰困難。為了保證風電電量全額收購,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如采取部分火電機組停機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