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在技術層面包括智能電網、綜合一體化的能源網絡,以及冷、熱、氣、油、電等。”世紀互聯首席執行官陳升從互聯網層面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解讀,“但如果能夠稱得上一場革命且與互聯網相關,那它一定跟最終用戶有關,一定是最終用戶參與了這場變革。”
在陳升看來,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是一個很重要的拐點,當電網開始從擁抱信息技術,轉變成擁抱互聯網時,這是一個重大改變。中國能源互聯網最后可能是兩方面的綜合,一是特高壓,二是需求側介入,如從電動汽車、能源計費等這些小微服務的接入。“中國在這輪‘互聯網+’行動里有機會將上述兩方面結合起來。”
但在采訪中也有不少能源領域的專家對能源互聯網持謹慎態度,稱“聽說過這個概念”、“概念炒作的成分比較大”,“能源互聯網更多是強調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而非能源領域的問題。”
“能源與互聯網的合作需要的是寬松的市場環境,在當前電力市場封閉的管制環境下行不通。比如在網上買東西,貨比三家,但現在電力的價格是管制價格。”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告訴本報記者,“另外互聯網還需要解決技術瓶頸難題,電力要即充即用,如何長期儲存也是個問題?;ヂ摼W儲能和市場規范目前正在探討引入第三方來解決。”
(原標題)政產學研共推行動計劃 能源互聯網雛形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