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 蘇曉 張玥
“聯合動力2014年的出貨量比2013年翻一番。”在2014年10月份召開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聯合動力總經理褚景春透露了該公司2014年的發展情況。讓聯合動力更足以為外人稱道的成績是,經過幾年來的努力,聯合動力供給國電集團系統之外的裝機量已經占到4成,不得不說是個突破性的進展。
回顧從2007年以來的發展軌跡,聯合動力正在從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型。不管是新機型的研發制造、傳統機型的價值提升還是后市場的寸土必爭,聯合動力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壽命周期解決方案提供商。
力推低風速機型
2014年5月18日,聯合動力最新研發生產的2兆瓦雙饋機組UP2000-115樣機在山東成功并網發電,這款擁有全球最大葉輪直徑的2兆瓦風電機組的誕生再一次彰顯了聯合動力在研發與生產方面的非凡實力。
就在短短的8個月以前,聯合動力的1.5兆瓦97米葉輪直徑的低風速機組剛剛在天津并網運行。這款專門針對低風速地區1.5兆瓦平臺的機組產品采用了聯合動力不斷優化的高效發電機和齒輪箱,機組發電性能大幅提高。與同樣是安裝在低風速地區的1.5兆瓦93米葉輪直徑機型相比,UP1500-97在實際運行中也展示出了極大的優勢,發電性能較同類產品高出4%-6%。通過對云南雙龍菁項目現場的數據測試,UP1500-97的實際發電量高于理論發電量,同時對比半年的數據便可發現,UP1500-97的發電性能比上一代產品UP1500-86高出25%以上。
而此番不到一年時間,聯合動力再次推出2兆瓦平臺的超低風速風電機組,讓其他很多企業還在藍圖構想階段的計劃變成了現實。早在2007年下半年,聯合動力與德國Aerodyn公司完成1.5兆瓦機組聯合設計時,該公司就掌握了完整的設計文件和所有軟件的代碼,這種“授人以漁”的合作方式讓聯合動力這家成立僅僅幾年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公司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此次,聯合動力在極短時間內推出UP2000-115機組產品,可謂是其對風電機組研發與制造技術逐漸游刃有余的一種表現。也正因為前面UP1500-97機組的良好運行表現,以及UP2000-115機組“在5.3米/秒風況條件下年最大發電等效小時數達到2000”的優異測算值,該機組贏得了國內市場業主追捧。僅是樣機測試階段,聯合動力就已經洽談了超過10個項目的訂單,這些風電場項目分布于江蘇、安徽、山東、重慶、湖北和貴州等地。
一位參與該機型設計的主要工程師告訴記者,聯合動力為UP2000-115機組專門設計的56.5米超長輕量葉片采用了高模玻纖材料和高效氣動翼型,強度高于以往任何一款產品,重量也有所降低。因此,風電機組在極大程度地提升風能捕獲效率時可以有效降低載荷,全方位地滿足了客戶對機組安全可靠性、環境適應性以及投資收益高的多重需求。
不過,聯合動力設計超低風速機組的理念并非簡單地停留在葉片加長上。聯合動力副總經理馮健告訴記者,UP2000-115機組是聯合動力的技術研發團隊通過更精細的計算和控制,在機組經濟性與安全性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的集大成者。“一方面,我們在計算載荷的時候充分吸收以往的經驗和測試,將計算精度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圍內,在可以接受的安全系數內降低載荷;另一方面,我們對一些關鍵的、可能影響較大的載荷工況進行控制優化,比如采用變槳距來收槳、陣風降載、振動反饋控制等來降低機組極限載荷,并通過傳動鏈、塔架加阻控制技術有效降低機組的疲勞載荷。”
雖然起步不早,但是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聯合動力走的每一步都引領著市場的需求,自主研發的低風速風電機組已經成為聯合動力走向市場的一張王牌。2014年6月中旬,UP1500-97獲得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2014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領先技術藍天獎”,也標志其獲得了國內外權威專家的全面認可。
依托“風電設備及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臺,堅持1.5MW、2MW、3MW和6MW等4個產品平臺戰略,聯合動力研發團隊將機組使用特性、客戶需求以及風能資源環境發揮到了極致。同樣是UP2000-115機型,山東山區所安裝的樣機面臨的風湍流度較大,風向多變,對機組在快速響應、控制加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安徽平原安裝的樣機則處于湖邊,風速平穩些,但要應對南方溫度高、濕度大的困難。“通過這兩個不同地理環境的風電場,我們可以更有對比性地考察機組實際運行情況。”馮健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