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后市場服務
2013年,聯合動力以新增裝機容量1487MW的成績排名國內第二,累計裝機容量達到8798MW,在全國91412MW的累計總裝機容量中占比達到9.6%。面對這么龐大的市場盤子,褚景春已經細細地算了一筆賬。“我國現在安裝的風電機組已經有6萬多臺,如果每臺按照10萬塊錢的維護費用來計算,就相當于60億元。而到2020年,我國風電后市場的服務,將有百億元左右的一個市場。”
除了越來越多地為客戶打造不同定制化需求的機組產品,聯合動力也在慢慢積累和鞏固自己后市場的服務實力。如果說早年的聯合動力在戰略布局上更多地關注裝機規模和機組本身,那么如今的聯合動力則是有意識地將產品與服務更多地兼顧起來。
聯合動力總經理助理兼市場開發中心總經理鄒長寧喜歡將已趨于成熟的家電行業服務市場與風電市場來比較,并非常清晰地描繪出聯合動力未來在這塊領域的布局。“就像買家電一樣,如果買的是海爾的產品,我們沒有理由去找格力售后服務團隊。因此,做好自己賣出去的風電機組的服務,是聯合動力真正要做好的第一步,這也是所有制造商死死守住的第一塊領域。”
他認為整個風電市場服務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是風電機組交給業主之后對方咨詢方面的服務,第二個是對機組改進方面的服務,第三則是業主委托給整機商運行的機組服務。
據了解,在后市場服務板塊,聯合動力已經承接了部分質保期后的合同。雖然這些合同比例僅有5%左右,但已經可以窺見這家公司在運維市場上往外擴張的勃勃雄心。
的確,聯合動力在服務領域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國電集團龐大的市場盤面給聯合動力帶來了不容小覷的服務市場,并培育了其服務團隊在不同機型方面的服務經驗。另一方面,專門成立的北京國電思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思達公司)已經成為聯合動力風電場市場服務的支撐團隊。這家成立于2011年8月的專業運維公司在短短3年內已經成長為一支擁有1000多名員工的服務隊伍。
與很多制造商的運維服務部門不同,思達公司是一個獨立的運營公司,自負盈虧,因此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更快的反應速度,對客戶需求了解具體細致,可以自己做決策。其次,除了機組本身的技術服務,思達公司對客戶有關機組之外的銜接性技術也有要求,可以按照自己業務的發展需求培育自己的技術團隊和后維護團隊。此外,就像京東商城在全國有多個備件庫一樣,思達公司在全國已經布局了20多個服務中心和備件中心,通過集中分區域管理,可以降低備品備件的占用資金成本,并大力提升市場反應速度。
當然,“制造和服務兩條腿走路”的戰略思路并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后市場的運維,聯合動力正在實現的戰略轉型意在打造一個風電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
對此,聯合動力人有一個淺顯易懂的描述:“風電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就是從風電機組的第一個零部件的誕生,到整機服役滿20年退休,每一步都有聯合動力的精心呵護。客戶只考慮使用,整個過程我們來操心。”
2013年7月19日,聯合動力開始啟動風電場“云”維護平臺。這個位于聯合動力北京本部運行技術中心的巨大顯示屏可以展示全球任何地方所安裝的聯合動力機組運轉情況。聯合動力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利用云計算技術、通訊技術及控制技術搭建機組遠程監控機運維數據系統,云平臺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對風電場實現集中管理并提供遠程技術支持、故障在線診斷及解決、實時數據分析等服務。
這樣,像熟悉自己一樣地熟悉機組,是未來聯合動力在風電市場服務市場上體現出來的巨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