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快速發展,拉動了電力工業以超過前20年平均發展速度,高速增長,闊步前行。我國人均裝機容量歷史性達到1千瓦,人均年用電量實現4038千瓦時,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成就輝煌,振奮人心。
而在電力人歡欣鼓舞之余,也深知未來使命任重道遠。今后,電力人仍需理性思考、統籌規劃、科學判斷,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現2千瓦的目標必將未來可期。
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專職顧問姜紹俊:預計2030年我國人均用電量將達到8000~9000千瓦時
他認為,人均1千瓦,是當年能源部黃毅誠部長提出的中長期目標,那時我國的總裝機容量剛剛從1億千瓦向2億千瓦過渡,25年后人均達到1千瓦,實現了平均速度達到10%的增長,與這一時段GDP的増速相當,電力彈性系數為1,在情理之中。相比之下,他更看重人均用電量的增長,我國目前的水平是4038千瓦時,而歐洲發達國家大約為5000~9000千瓦時,美國在13000千瓦時,尚有一定差距。他預計我國在2030年人均用電量將達到8000~9000千瓦時,到那時應該是同一數量級。
河南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劉躍新:到203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電氣化
他認為,人均1千瓦的裝機、近5000千瓦時用電量,是重要的電氣化指標,標志著我國人均用電水平接近發達國家的門檻。他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力供應可望達到人均1.5千瓦左右,達到韓國、西歐大陸國家的目前水平;到2030年,我國電力供應將達到人均1萬千瓦時用電量、2千瓦裝機,之后將達到飽和,實現全面的電氣化。但是,他同時表示,電氣化的現代化水平還應參照人均用電量,畢竟人均裝機與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的相關性更大。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我國人均裝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他認為,目前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占比較少,對全部發電設備容量的貢獻小,“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會大幅度增長,所以我國人均裝機容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