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原能源部時期(1988~1993年)曾正式提出人均裝機容量1千瓦的階段性奮斗目標。那時候我國總電力裝機只有1億多千瓦,人均裝機容量只有0.1千瓦左右。20多年后的今天,我國總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3.6億千瓦,人均裝機容量歷史性突破1千瓦,幾代電力人為之奮斗的夢想變為現實。作為原能源部部長的黃毅誠同志,針對我國人均裝機突破1千瓦,欣然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暢談了自己的觀點。
人均裝機1千瓦代表我國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談及我國人均發電裝機歷史性地實現1千瓦的階段性目標時,作為當年明確提出這一目標的當事人黃毅誠認為:
人均裝機1千瓦代表我國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他感到很欣慰。對于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電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環節,它首先要承擔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滿足人民需求的社會職能。
為保證任何時間都不因短缺而拉閘限電,電網必須要有充足的備用容量。這不是浪費,也不是“窩電”,而是電力企業為用戶服務的內在要求。此前,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的目標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即實現人均裝機1千瓦,現在來看,已經達到了。
近10年來,我們電力工業走過一個高速發展時代,連續多年每年近1億千瓦的電力建設速度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我國迎來了電力工業突飛猛進的高速增長時代,如此之大的電力建設規模,基本上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為未來我國電力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電力工業的發展有力地滿足了國家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我國經濟要達到全面小康水平,人均電力裝機達到1千瓦是必不可少的。他曾經預計,到2020年電力裝機將達到16億千瓦,現在來看,自認為是比較保守的估計了。
國家實現全面小康后,經濟還要繼續向前發展,還要經過一些年的努力。我國經濟要達到韓國等發達國家水平,電力裝機需要達到多少,現在還說不準,20億千瓦可能還是很不夠的。
重視清潔能源的同時應適度發展高效煤電
對目前以及未來我國電力裝機的結構優化問題,黃毅誠認為:
燃煤電廠對國家經濟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1979年全國燃煤電廠總裝機容量約5000萬千瓦,現在火電已超過9億千瓦。國家經濟還要發展,對電力的需求還要增長。新建電力裝機中,要大力發展核電,但短時間僅靠核電是無法滿足電力增長需要的,再加上水電等可再生能源,也是如此。因此,還要必須建設一部分高效低污染的燃煤電廠。
20萬千瓦機組是1958年設計的,當時首次采用中間再熱技術,汽輪機蒸汽壓力由90個大氣壓提高到130個大氣壓,溫度由510攝氏度提高到535攝氏度,發電煤耗從每千瓦時390克標煤降低到360克標煤。這樣的設備在當年的國內來看是最先進的。
時間已經過去了50多年,隨著發電技術的快速發展,20萬千瓦機組已大大落后于現在的大容量高效機組了。目前我國生產的發電設備,蒸汽壓力從亞臨界到超臨界又到超超臨界,溫度從550攝氏度到570攝氏度又到600攝氏度,發電煤耗已降到每千瓦時280克標煤。現在已到了用先進的高效機組代替那些20萬千瓦及以下落后機組的時候了。拆掉現有20萬千瓦及以下機組,就地改建66萬千瓦或100萬千瓦機組,這樣不但可以免于新占耕地、無需再建生活輔助設施,而且鐵路、煤場和供水等生產輔助設施也基本夠用,投資會大大降低,老電廠的人員也可以得到安排。
現在的問題是,電力發展究竟要依靠什么樣的發電設備?目前,水電裝機已達到30183萬千瓦,最終可能會達到4億千瓦,甚至更多。風電需要大力發展,但目前風電一年利用小時數只有2000多小時,相同容量的風電出力僅相當于煤電的一半。
還有就是煤電,我國煤炭資源豐富,所以電源結構中煤電占了很大比例,但煤電最大的弊端就是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如果還要大力發展煤電,會遭到全世界的反對,而且我國自己也會深受其害。今后,煤電裝機可以再增加,但要適度,增加煤電發電量主要依靠提高機組燃煤效率,用節約的煤炭增加發電量。
在此形勢下,未來電力裝機不論是達到16億千瓦還是20億千瓦以上,裝何種發電設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現在這也是需要我們認真考慮的問題了。
風能發展潛力大,未來要靠新能源
被問及如何看待未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時,黃毅誠認為:
我國大規模發展風電是有資源基礎的。我國的風力資源十分豐富。在新疆、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省區都有很多大風口,可建大型風力發電場。9000千米的近海和沿海,再加上各個島嶼,有好幾億千瓦的風力資源可以利用。僅蘇北600千米的淺海,按德國標準(在水深20米的情況下,6×6千米的范圍內可裝機50萬千瓦)就可以安裝近1億千瓦的風電。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氣象局提供的比較可靠的資料是,我國陸地上10米高度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為2.53億千瓦。理論上,50米高度的風能資源比10米高度多1倍,在新疆、河北實測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這樣,我國陸上50米高度可利用的風力資源為5億多千瓦。現在,大型風機的高度可達100米,這個高度可利用的風能更大。世界公認,海上的風力資源是陸地上的3~5倍,即使按1倍計算,我國海上風力資源也超過5億千瓦。所以,我國的風力資源是豐富的,遠遠超過可利用的水能資源,要建立統一的堅強的電網來消納風電。
前幾年,他曾建議大力發展風電,我國大規模發展風電不但有需要,而且有可能。一是有豐富的風力資源,陸地加近海總共有15億千瓦以上;二是有需要,近幾年每年新增發電裝機都達到1億千瓦,其中80%是火電。現在全世界都在大講氣候變暖問題,我國已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對減排有優勢的應該率先發展。
最后,他還重申了一點,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國人均1千瓦的發電裝機容量是必不可少的,發電行業發展還是任重道遠。從長遠看,我們電力事業的未來還是要依靠新能源,要靠太陽、靠風、靠生物能源。我們的電力事業發展還是需要國家更加重視在改革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及時修訂發展方案,做出合理的規劃和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