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數據也對此說法形成佐證。去年全年國內風電招標項目的招標價由2011年歷史低位的3600元/千瓦增長至3900元/千瓦左右。
“理性”風潮也在各公司年報中競相展露。金風科技表示,目前國內風電制造商發展模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型發展,更加注重自身綜合競爭實力的提高,包括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以及新興市場的開拓等。目前金風科技主營的風電整機及零部件產品毛利率為20.29%,較2012年提高6.28百分點,一改過去幾年毛利率每況愈下的局面。
龍源電力相關人士也對記者表示,隨著行業發展環境的改善,五大電力企業去年風電項目招標的節奏明顯快于以往,且項目招標價格不再盲目遵循“低價者得”的原則。過去幾年風電場風機質量事故頻發不斷提醒下游運營商風電設備質量的重要性。
投資價值逐漸凸顯
一位大型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國內風電行業回歸理性的背后,行業告別過去“暴利”時代已形成基本共識。風電行業可謂是“洗盡鉛華”,或成為未來價值投資的“洼地”。
相關年報透露出的信息也從側面詮釋上述說法。就政策層面來看,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是,國家發改委今年初已明確表態將適時調整風電上網標桿電價,主基調是下調。
對此,上述券商分析師表示,歷來政策刺激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大抓手就是價格杠桿。對于風電行業來說,下調上網電價應看作是一個積極信號,而并非是對風電未來發展的限制。“下調電價至少可以說明這個行業開始進入產業化正軌。”
而從企業層面,該分析師認為,相比光伏企業,風電企業的投資價值相對凸顯。目前光伏行業邁入企穩回暖的初期,一些公司逐步扭虧。但兩個行業的企業目前的處境十分不同。“光伏企業目前仍處于盈利模式模糊期,居高不下的存貨致使許多制造業企業紛紛赴下游開發電站。這盡管暫時能消化制造業的過剩產能,但其中長期蘊含的風險會逐漸顯現。而風電制造業企業的業績則是靠充裕產品訂單來支撐。”
上述可再生能源學會專家則認為,在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風電行業起步較早,產業規模發展帶動的市場效應相比其他行業更明顯,商業模式更清晰,企業成長性脈絡也更易被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