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近年來業績的虧損,華銳風電似乎無動于衷,仍然大力的發展“兩海戰略”,即大力進軍海上風場和海外市場。在2013年國際風能大會上公司副董事長陶剛仍然表示堅持原有的“兩海戰略”不變。而如今再次明確提出“兩海戰略”,是否能幫助華銳突出重圍?
就在一年前,華銳風電在美國國際風能展上所展示的“兩海戰略”為其賺足了眼球。從此華銳風電開始大肆進軍海外市場,并在美國、巴西、瑞典、土耳其、印度、南非等多個國家中標風電項目或者獲取訂單。
但充滿戲劇性的是,短短一年之后,華銳風電的“兩海戰略”便慘遭折翼。美國司法部一紙公告,將華銳風電推至風口浪尖。
今年6月27日,美國司法部發布公告稱,已經向中國華銳風電提起訴訟,指控其從美國超導公司竊取商業機密,導致后者損失超過8億美元。
如果最終罪名成立,華銳風電將可能面臨相當于損害金額兩倍的罰款,再加上給美國超導公司的賠償,最高金額將高達24億美元。
如此的晴天霹靂使原本就陷入困境的華銳風電更是雪上加霜。年報顯示,從2012年起公司的現金流已經出現問題。如果這一罰金被執行的話,公司的現金流會有斷裂乃至破產的風險。
同時此起訴訟更是打亂了華銳風電的國際化布局。據悉,華銳風電的10家國際子公司年度凈利潤全部處于虧損狀態,其中8家已經注銷。同時,巴西和歐盟的公司紛紛避開和華銳的合作。
據資料顯示,自去年10月份以來,華銳風電已經累計注銷子公司多達17家,其中8家為海外子公司。這不禁讓業界猜測,華銳風電正在“放棄國際化”。
雖然華銳風電極力回應稱,海外子公司的注銷和美國超導案件沒有關系。但是事情發生在這樣一個時節點上,不免會讓人產生聯想。
面對海外市場的全面潰敗,華銳風電“兩海戰略”的另一個支點海上風電的發展似乎也不樂觀。
雖然海上風電前景誘人,但建設、開發和運行遠比陸上風電復雜得多,而且國內企業并未具備足夠的建設和運營經驗。
中投顧問新能源分析師任浩寧表示,雖然海上風電前景誘人,但建設、開發和運行遠比陸上風電復雜得多,短期之內海上風電發展將會非常有限。此外,從海上風電的成本來看,華銳風電也并不占據成本優勢。同時在短期內,海上風電不會成為華銳風電新的業務增長點。
結語:華銳風電這個曾帶給無數投資人光榮與夢想的“造富機器”,儼然變成了一架“鉸肉機”。這個曾經的行業大佬,如今就像一個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文/騰訊證券策劃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