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3日舉辦的“2013中國清潔電力峰會暨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分論壇“清潔發電高峰論壇”上,多位與會代表對我國風電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做出了獨到精辟的見解,風電成為主力電源的地位已經成為與會者的共識。
風電行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會上做了主旨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截止到去年底,我國的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300萬千瓦,已經超過了美國。從裝機容量來講,已經居世界第一位。發電量1004億千瓦時,和全國總發電量4.8億相比剛好是2%,這個百分比看起來還不算高,但是已經超過了核電的發電量,成為國內僅次于煤電和水電的第三大電源。盡管國家制定了很多鼓勵政策,但風電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還是靠社會的力量,靠企業的力量。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風電建起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對此,國外評價我們非常了不起。他們認為,培育一個新興產業如果沒有十幾年、二十幾年功夫是很難發展起來的,但中國用了不到十年就培育起一個完整的風電產業鏈,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
國家電網副總經理欒軍也對我國目前的風電行業做了一個點評,到去年年底,在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內,風電并網發電總量是5676萬千瓦,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風電裝機占全國風電裝機的93%,從2006年開始幾乎一年一番地往上增長,增長勢頭相當迅猛。
近幾年來,在國網經營區域內,風電利用小時快速增長(幾乎每年一番)的情況下保持了1900-2000小時的水平,維持這個水平相當不容易。利用小時數和西班牙、德國相差不大,與丹麥的2500利用小時數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從裝機主要分布區域來講,就是“三北”地區。從省區來講,內蒙古地區,蒙東、蒙西、甘肅、冀北3個省風電并網容量均超過500萬千瓦,占當地裝機比重在20-30%之間,這四個地區發電量占用電量的占比大約10-30%,和西班牙、德國基本相當。例如蒙東地區風電發電量在某一天可能比蒙東地區的用電量還要高,占比可能超過100%,多發的部分通過電網的調劑都送到了蒙東地區之外的地方消納,發揮了電網的調劑作用。
來自于國內最大風電業主的國電集團副總經理謝長軍在演講中指出,截至2012年,國電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497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風電利用小時數、經營利潤國內領先。以龍源電力作為風電及其他新能源的主要運營平臺,其風電裝機規模和經營效益均處于行業領跑地位。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場,掌握了海上風電的核心施工技術;率先開發高海拔、低風速風電,在安徽來安縣建成國內首個低風速風電場,在云南、貴州等地建成一批高海拔風電場;海外市場方面,龍源電力投資的加拿大10萬千瓦風電項目即將于今年8月份開工建設。
加快風電健康持續發展
在會上,風電行業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據統計,去年全國“棄風”總量達到200億千瓦時。有關專家說,在有些風電比較集中的地區“棄風”能達到20%,投資商對此現象是很有意見的。
現在電力部門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應對風電外送,比如新疆與西北聯網工程750千伏輸變電線路已經投運,其中第一條是在2010年11月份投運,到現在已經輸送了疆電61.7億千瓦時,相當于少燒216.1萬噸的標準煤。通過此工程,累計輸送消納酒泉的風電153.9億千瓦時。這說明電網如果能跟上的話,是可以極大改善“棄風”的問題。據權威人士表示,153.9億千瓦時風電相當于節約了516.3萬噸的標準煤,同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40萬噸,清潔能源的使用對環境作出了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