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風電裝機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比如說蒙西電網、蒙東電網、甘肅酒泉都已經超過了當地裝機的20%。蒙東電網去年年底已經達到了666萬千瓦,占地區裝機容量的32%。這個比例已經超過了世界上風力發電用得比較早、比較好的丹麥。經了解,丹麥裝機容量中28%是風力發電,而蒙東地區已經達到了32%。去年光蒙東地區全年風力發電發了100億度電,占蒙東全社會用電量的27.08%,這個比例處于世界最高水平。
在談到風電并網消納的問題時,欒軍也表明了國家電網的態度, 截至2012年底,國網累計投資風電并網工程490億元,建成風電并網線路近3萬公里,保證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核準的風電項目及時并網。電網工程的建設核準程序多,目前主要的問題是并網建設速度趕不上風電廠的建設速度。一個5萬千瓦的風電廠半年就能建成,但是并網線路的審批手續就比較煩瑣,我們希望國家審批權利下放,能夠加快這方面的工作進度。
他還表示,要解決中國新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問題,重點還是著力建設能夠大規模商業化的儲能裝置。同時,國網也在考慮如何把“三北”風電引入華中和華東地區進行消納,張北的風電基地外送項目建成交流輸電工程,送到江西南昌;甘肅酒泉的風電通過直流送到湖南;蒙西能源基地的送到江蘇;蒙西的新能源通過遠距離輸送到湖北,這些都是通過特高壓交流和直流輸送。
謝長軍長期在風電一線建設中,他對行業所面臨的問題感觸頗多。例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來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往往遇到較大困難,甚至大打折扣。
有的地方政府過分看重局部、短期利益,而對開發可再生能源支持力度不夠。一些地區在考慮經濟發展規劃時,往往青睞稅收貢獻大、回報周期短的投資項目,可再生能源產業并沒有競爭優勢。
有關專家指出, 以體制機制創新和以價格市場化為核心的電力體制改革仍然滯后,還需要進一步創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的機制環境。并網難成為當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最大瓶頸,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與電力負荷呈逆向分布,盡管電網付出了很大努力改善可再生能源接入條件,但還未能做到可再生能源并網、傳輸和消納工作的統籌協調,限電情況在局部地區仍然比較嚴重。
加強管理部門協調機制也成為大家所關注的話題。長期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管理職能分散在多個部門,包括能源、科技、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建設、環保、海洋、氣象等,目前仍缺乏各個管理部門的協調機制,一定程度削弱了國家的宏觀調控力,導致了相關項目核準程序較多、管理效率較低。
現有財稅、電價制度還有待完善,風電項目增值稅轉型后,地方開發風電直接收益減少,開發熱情大為減弱。現行電價及可再生能源發電收購制度沒有充分考慮到電網側的利益,未能有效調動電網企業的積極性。財稅、可再生能源電價等政策調整過于頻繁,增加了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風險。
行業管理水平的提升相對滯后問題,也將成為影響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重規模、輕質量現象比較嚴重。由于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過度重視擴大規模和搶占資源,致使開發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可再生能源本身存在能量密度不高的缺陷,一些項目前期工作不夠精細,將直接導致項目收益率大幅下降甚至虧損,影響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進程。
管理水平與國外先進企業差距顯著。以風電為例,國外風電場已經逐步實現少人值守和無人值守,國內風電場仍然需要大量運行人員;在相同資源條件下的平均利用小時數也相差較大。
在技術方面,基礎研究和創新能力不強,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專業人才的培養、儲備不足等問題也仍然困擾著風電企業。
要強化風電在主力電源中的地位
張國寶在演講最后表達了對包括風電在內的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期望,特別是可再生能源發電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要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