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行業專家不斷向高層和有關部門反映這一情況之后,國家發改委在“華東交流特高壓聯網”第三條線路的審批之前,終于委托給中咨公司進行評估。
“如果我們之前不反映這個情況,第三條線路可能也會不經評估就核準的。”丁功揚對本報記者說。
本報記者了解到,中咨公司在3月5日組織專家召開的評估專家組準備會上,專家組成員中既有交流特高壓的反對者,也有支持者。
根據這次預備會的結果,評估工作將分為三個部分陸續展開。首先就是要調研示范工程,然后到華東地區調研電力系統的情況,最后進行綜合評估。
這也是支持方和反對方的專家進行研討論證的機會,將對華東交流特高壓項目進行一次更加充分的評估。
然而,預備會結束已近兩個月,后續評估工作遲遲沒有啟動。曾德文很擔心,評估會一直拖下去。
對于業內關于項目審核及評估的疑問,本報記者也向發改委進行求證,但截至發稿前,未獲回應。
“必要性”爭議
國家電網公司認為,華東交流特高壓項目可以解決華東電網現階段遇到的安全問題,而反對者則認為有更加廉價和有效的替代方案。
丁功揚認為,在核準了“華東聯網”第一條線路之后,再核準新的線路是“錯上加錯”。因為,這個項目本身并不是必要的。
關于“華東聯網”的必要性,國家電網公司在該公司的《華東電網‘十二五’規劃》中已有論述,主要的立足點在“電網安全”。
一方面,該規劃認為,目前華東電網存在“短路電流超標”的問題突出,建設華東交流特高壓電網“可有效解決短路電流超標問題”。
“短路電流”理論上是指線路出現短路情況下的電流,需要用開關切斷故障支路,超高壓開關可以切斷的短路電流一般為50千安,最大的開關可切斷63千安。如果大于上述數值,電網因切不斷故障而不能運行,因此對電網的穩定性有重要的破壞性影響。
國家電網公司的規劃稱,華東電網“今后隨著負荷增加,電網聯系更趨緊密,變電站布局更加緊密,短路電流超標呈擴大趨勢,嚴重威脅電網安全性和供電可靠性。”在該項目的論證中提供的數據顯示,華東電網的短路電流超標問題突出,超標廠站達到18座。其中,短路電流水平最高的武南站達到了101伏千安,超過了電網所允許的上限63千安。
“這是把所有電源都集中到一點的時候出現的數據,短路電流肯定很大, 101千安是實際電網運行中不可能出現的數據。”曾德文對本報記者說。
他認為,解決華東電網的短路電流問題,關鍵是構建合理的電網結構,而不用花750億元來建設華東交流特高壓聯網。
國家能源局正在制定之中的《“十二五”電網規劃》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認為華東電網可以不必建設交流特高壓項目,而通過優化現有華東電網的主網架和電網結構,更有效地控制短路電流,投資經濟效果更好。
“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為解決短路電流問題而提高電壓的。”丁功揚說,“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的規劃,短路電流將有增無減。”
另一方面,國家電網在上述規劃中稱,華東地區用電需求大,從其它地區調入的電力越來越多,現有的華東電網“承受能力不足”、“發生多回直流同時閉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電網存在大面積停電風險”。為了支撐直流特高壓多饋入,需要建設交流特高壓環網,與現有的華東電網形成“強交強直”的電力交換平臺,受電能力和抵御嚴重事故的能力都將進一步提高。
丁功揚則認為,即便華東電網不建設交流特高壓,現有的華東電網完全可以承受直流輸電,不存在安全問題。
中國南方電網的交直流并列運行情況比華東電網復雜,而且未來將建設更多的直流輸電線路以向南方電網供電。但南方電網的規劃研究成果表明,南方電網承受多直流饋入能夠維持較高的安全運行水平,運行可控、事故可防;綜合比較還認為,考慮珠三角地區建設交流特高壓環網來應對多直流落點的方案,其技術經濟性反而更差。
“華東電網比南方電網的結構簡單,借鑒南方電網規劃研究的成果,華東電網解決直流饋入的問題也要簡單得多。”曾德文說。
王仲鴻則認為,要解決直流饋入的問題,對現有華東電網進行改造就可以實現,成本是建設交流特高壓環網的1/10。
但現在,丁功揚更加擔心的是,如果未經科學論證,人為擴大向華東電網直流輸電規模,會出現超越受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底線的情況,而這將給建設華東交流特高壓環網制造一個理由。
華東交流特高網架建設應該充當起華東五省之間電力交換的角色,但五省之間電力交換的能力并不強,建成之后可能面臨“無電可輸”的命運。
在華東五省之中,上海、江蘇、浙江都是電力調入省,安徽和福建則是電力調出省。華東交流特高壓項目建設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強華東五省之間的電力交換。
安徽原來是華東五省中唯一的煤炭調出省,但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和資源情況的變化,從2011年起,安徽省就變成了煤炭調入省,當年的煤炭缺口為800萬噸。而且,安徽省是中部地區電力需求增長最快的省份,安徽省也提出了“皖煤保皖電”的口號。國家能源局編制的全國電力流規劃文件中也明確,安徽是缺煤少電的省份。
安徽省經信委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安徽省裝機容量3532.13萬千瓦,其中火電火電3222.49萬千瓦。2012年夏季,安徽電網用電負荷連續2次創出歷史新高,最大負荷達2130萬千瓦,同比增長6.92%;用電量達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8%
2012年度,全省全社會累計發電量為1807.8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23%;全省全社會用電量累計為1361.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46%。在其用電量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安徽省向華東電網供電的機組累計發電量為464.7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了2.36%。
而且,如果新建交流特高壓輸電線,將造成輸電和輸煤相向進行,也是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