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支持鑄鍛企業引進關鍵技術,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進生產工藝,章丘市對采用以上措施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加30%、利稅同比增加30%以上的鑄鍛企業,新增稅金地方留成部分的20%返還企業用于自主創新與技術改造;鼓勵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多種金融產品,明確各金融機構當年對中小企業的新增貸款,比上年的增長幅度要不低于30%。
政府扶持為中小企業“輸血”,加速了民企的自我“造血”功能。2009年,章丘重鍛公司在政府土地、信貸等政策支持下,投入過億元更新設備和新建廠房,轉型發展精加工鑄鍛。燒煤爐換成天然氣爐,煉一噸鋼僅燃料成本就降低200元。企業第二年產值就達1.8億元,翻了近一番,去年銷售收入達到2.5億元。
沖天爐黑煙滾滾,打鐵聲震耳不絕,鑄鍛企業“遍地開花”所產生的二氧化硫、粉塵、噪音等污染,也給章丘市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帶來不小壓力。為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章丘市實行鑄鍛行業準入制度,優先支持使用先進節能技術工藝和采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用能企業發展,“有舍有得”地淘汰部分工藝落后企業。
目前,章丘市鑄造企業中已通過或正在申請ISO9000認證的企業超過70家,其中重汽鑄造、匯豐鑄造等主導企業通過了ISO14000認證。過去臟亂差的廠房環境,如今很多轉變為清潔有序、明亮寬敞的現代化生產線。
新興產業轉型發展
長期以來,章丘市鑄鍛企業主要生產重型汽車發動機和底盤鑄件、汽車排氣管、摩托車發動機殼、羅茨鼓風機殼、鐵路配件、炊具、鑄造材料等產品。如何突破傳統產品結構束縛,向新興產業轉型發展,成為章丘鑄鍛企業的歷史性選擇。
從直徑幾米的風電法蘭到最大直徑達8米的軸承外環,山東伊萊特重工有限公司的產品已贏得世界風電巨商丹麥維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颯、美國GE、德國西門子等著名風電商的產品認證,產品遠銷歐美、日韓及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量達20萬噸,2011年銷售額達5.6億元。
“跟著市場走,圍著客戶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章丘民營企業表現出靈敏的市場嗅覺。近年來,海內外風電市場發展迅猛,但行業開始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而海上風電卻因發電可直接上網等優勢,被稱為風電發展的“第二個高潮”。
章丘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李興貴介紹,為支持傳統鑄鍛企業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章丘市對鑄鍛企業轉型新興產業建設項目實行鼓勵政策,對投資額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一次性給予投資額1%的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并優先給予項目立項、備案和用地、規劃等支持。
山東伊萊特重工副總經理陳玉興說,公司看到海上風電設備的市場前景后,在8個月時間內,以最快速度投產技術要求更高的海上風電法蘭,不僅實現了技術升級,還參與制定了國家風電相關標準,一躍成為國內風電行業領軍企業。企業還積極向上下游發展,投產大型軸承、核電配件等新興領域,迅速搶灘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