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 王志軒 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孫黎翔
主持人:王秘書長,您好,感謝您接受新華網采訪。如今,清潔能源尤其是風力發電越來越受到大家關注,在風電迅猛發展的同時,它在與電網并網方面仍存在“瓶頸”,您是如何看待這種狀況?
王:風力發電目前在我國可再生能源方面應該是發展狀況最好的、也是具有一定規模的。風電這幾年發展迅猛,但同時也遇到一些問題。
首先是容積規劃的問題,風電工程選好后,風機制造的時間很短,但電網建造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涉及風網規劃與電網規劃的協調問題。對于一些地方,電網規劃需要超前。其次是風電標準。風機接入電網時,要維護電網安全,所以對風電建設、包括風電接入電網的標準,要及跟進,這就需要一個統一標準。第三,是實施標準。風機接入電網應該有準入標準,國家也應該設置相關的監測部門。
目前,這些問題我們都在通過進行規劃、制定標準逐步解決。但接入電網后,是不是所有的風能都能得到有效利用?比如,有些電廠是供熱電廠,對居民不僅供電,而且供熱,而風電主要是供電,這就造成部分地方為了供熱出現棄風電現象。現在,電網部門也在盡量協調,希望把風電更有效地利用起來。這就涉及到風電與其他能源的搭配問題,風電是不穩定的,一年平均下來也就在2000個小時左右,并不能完全保證用戶的需求,這就需要與其他能源搭配使用。當前,一個是火電搭配風電,一個是建立風電蓄能。我對風電的發展前景是樂觀的,但問題也存在,關鍵在于如何有序搭配。
主持人:去年,中央發電企業紛紛提出轉型發展、建設綜合性電力集團的目標,您如何看待中國電力發展轉型?
王:我國電力發展轉型可以從這幾個層面來看,一個是根據國家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電力企業來講,就是怎樣更加安全、高效、清潔、集約,這是我們轉變發展方式的目的。
二是對環境的影響以及企業自身提高抗風險的能力。我們現在以煤電為主,近年來,煤炭價格增長很快,造成火電企業經營狀況不好。從2004年開始,火電企業基本虧損,一些國有企業提出轉變發展方式,從循環經濟角度提高經濟效益和抗風險能力。對電力企業的這種轉變,我是持贊同態度的,但前提是要在國資委核定的業務范圍內。
有人擔心,這種多元化發展是否與專業化有沖突。我舉個例子,比如神華,就是煤、電、氣、化一體,但它在能源領域發展狀況是很好的,煤炭企業也是向綜合性集團發展。另外,從科學發展觀角度講,應該考慮如何更大范圍提高煤炭有效利用。煤炭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能源,而且能夠多聯產,與循環經濟結合起來,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現在煤炭清潔利用就包括多聯產,不僅是發電,還包括一些化工產品。
不管用什么方式,最核心的還是清潔、集約、經濟、安全。我們需要綜合看待電力發展轉型,因為一切能源的買單者最后都落在消費者身上。我們國家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能源利用上要注意協調、循環。
主持人:在清潔能源中,您認為哪一種最適合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