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春天,已邁入知天命之年的于午銘迎來了他人生最大的挑戰:臨危受命,擔任新疆風能公司總經理兼風能研究所副所長,離開他干了近30年的水電,開始幾乎是一無所知的風電事業。
50歲開始的風電生涯
上任之初的日子非常艱難,當時的上網電價僅為五分七厘,達坂城風電場全年電費收入只有20多萬元。很長一段時間,于午銘都要為員工工資發愁,人心不穩、隊伍渙散更是讓他憂心忡忡。
多年的水電工作經歷讓于午銘清醒地認識到,風電這個新興綠色環保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歐洲在這一領域的發展也說明了風電必將成為新能源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盡管當下風電不掙錢,但前景不可限量,大有可為,是不能放棄的一項事業。
經過認真思索,于午銘果斷作出“以多種經營養風電”的決策,“劃小核算單位”“自負盈虧”“盤活現有資產”,他們開始用75噸吊車對外承攬吊裝業務,在312國道邊建起了加油站……
風能加油站開業
回顧那段生存困難的日子時,于午銘感慨地說:“以多種經營養風電的做法,不僅營造了自力更生的精神氛圍,還凝聚了人心,培育了企業和員工勇于闖市場的氣質。”
這一決策也保護了中國風電行業這棵剛剛發芽的幼苗。在“分灶吃飯”的時候,于午銘就集合了一撥人,專門研制小型風電機組。1991年12月30日,于午銘帶領研發團隊研制的FD-150型風電機組通過了新疆自治區成果鑒定,到1993年時累計制造了300多臺,除了面向邊遠農牧地區銷售,還出口到丹麥,為后來制造大型風電機組打下了基礎。
抓住機遇打好基礎
1992年春天,一場超常的狂風襲擊了達坂城風電場。一臺運行了5年多的進口風力機發生了飛車事故,險些造成機毀人亡。這次事故讓于午銘和他的同事感覺到,國外進口的風力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萌生了要自己制造風電機組的想法。
當時中國市場上的大型機組全部是國外產品,還沒有一臺國產機組。風能公司地處新疆,一無資金,二無技術,要造大型風電機組談何容易,當時業界沒有人看好這個想法。但于午銘和他的同事們還是迎難而上,按照計劃堅定推進。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4年,德國政府推出了支持發展中國家建設風電場的“黃金計劃”,每一個購買德國風電機組的項目都可以無償得到機組設備款70%的援助。于午銘果斷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會,主持申報實施了中德政府科技合作項目,利用380萬美元援助資金,引進了3個廠家的8臺大型風電機組,完成了達坂城風電場的二期擴建。到1996年底,達坂城風電場裝機容量達到6100千瓦。
“黃金計劃”600千瓦機組安裝現場
更具價值的是,這8臺機組分屬于3個廠家,技術上各有特色,“這使我們對國外風電機組的技術發展狀況有了更多了解,形成了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研制集各種機型之長的國產大型風電機組的設想,也為我們奠定了技術基礎。”于午銘回憶說。
隨著上網電價的不斷上升,到了1997年,公司已經擺脫了連年虧損,并且開始略有盈利,逐漸走上了發展之路。
第一臺國產大型機組誕生
1997年,在征求了公司班子成員的意見后,于午銘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向風電設備制造業進軍,盡快研制出大型國產化風電機組。
因為實施“黃金計劃”,于午銘借機學習和考察了外國制造商風電機組制造經驗。“通過學習和考察,我們發現這三家制造商的規模并不大,而且都是組裝式的制造模式,并不是傳統體制下從每個零部件造起的大而全的制造模式,這一觀念對我們的啟發很大。”于午銘說。
1997年夏天,在得知了Jacbos公司高層有意向進行技術轉讓這一重要的信息后,于午銘帶著一個五人工作組去了德國。經過艱苦的談判,與Jacbos公司簽訂了60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生產許可證與技術轉讓及零部件供應合同,并帶回了幾大箱的技術資料。
回國后,為加快國產化進程,風能公司專門成立了攻關機構,實行了機制創新、管理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開始了研制攻關工作。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新疆風能公司“600kW國產風電機組研制”項目先后列入了“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和“乘風計劃”。以此項目為依托,1998年6月9日,新疆風能公司正式組建了自籌資金、自負盈虧的“新疆新風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這便是今天金風科技的前身。
1998年6月16日,對于午銘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新風公司研制的首臺XWEC-Jacobs43/600kW國產化風電機組在新疆達坂城風電一場并網發電,標志著新風公司拉開了國產化大型風電機組制造的序幕。此后一年多時間,又陸續研制了10臺XWEC-Jacobs43/600kW機組,首臺機組的國產化率為33%,而到了第10臺機組,國產化率達到了96%。
1999年12月,該機型順利通過了科技部與新疆科委聯合組織的鑒定驗收,認為“該型風力發電機組整機性能達到了攻關合同所規定的各項技術指標,結構設計合理,性能可靠,是國內首次研制成功的600kW風力風電機組,填補了國內空白,其整機性能和引進的風力發電機組相當,屬于國內領先水平,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較大的推廣價值。”
在風電場向董建華副主席介紹新疆風電情況
這一成果被評為2000年度新疆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優秀成果獎,于午銘也被授予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先進個人。
20年間,中國大型風電設備制造業的成長讓世人矚目,金風科技等一大批本土風電機組制造企業迅速崛起壯大,陸上1.5MW、2MW,海上4MW機組基本實現國產化,取代進口機組成為國內主流機型。在2017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中,國產設備占比超過90%。但我們不會忘記那些國產機組艱難起步的日子,那些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新一代中國風電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