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9號文件)發布8個月后,6大配套文件終于面世。總計數萬字的配套文件不僅全面而且具體,對放開售電側市場、保證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推動交叉補貼改革等關鍵環節都作出了安排。
《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9號文件)發布8個月后,6大配套文件終于面世。總計數萬字的配套文件不僅全面而且具體,對放開售電側市場、保證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推動交叉補貼改革等關鍵環節都作出了安排。
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吳鐘湖看來,這6個文件是“落地的措施”,能夠真正推動電力改革向前邁進。
6大配套文件雖觸及電改核心領域,但還需要諸多實施細則支撐。以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為例,吳鐘湖介紹,這一原則在之前的文件中早有體現,但始終沒能真正落實。此次推出的“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制度要想落地,還要有配套的調度制度。
6大文件落地后,哪些領域將率先取得進展?文件中勾勒的愿景是否都能實現?就這些問題,吳鐘湖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獨家專訪。
售電側率先突破
NBD:您認為哪些領域的改革有可能率先取得進展?
吳鐘湖:售電側放開有可能走得快一些,只要突破了障礙就沒什么問題。這個障礙主要是電網企業自身的改革,如果實現調度獨立,也就把電網和售電之間的利益關系切開了,電網企業售電就會正常化。
其次是大用戶直供電部分,這個政策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進展中的難點很多。因為涉及到電廠、電網、輸配電等一系列的改革,所以只有大的體制改革往前走,局部改革才能走得順利。
NBD:9號文件已經確定了放開售電側的基本方針,之后業內對于電網公司參與售電有很多爭論,這次出臺的《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電網企業可以作為市場主體,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吳鐘湖:在目前的情況下,電網企業擁有更多的資源、人力和經驗,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售電肯定會存在很大的優勢。但我想強調的是,市場情況會發生變化。我們當年搞了發電側改革,這些年發電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形成了市場競爭。現在做售電側改革,一旦放開了市場,就會有人愿意參與,售電的主體也會越來越多。到那時電網企業在售電側的份額就會降下來,也就能夠達到改革的目的。
“優先發電”還需調度保證
NBD: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還存在著上網難的問題,本次發布的6大配套文件反復強調電網要“公平、無歧視”開放,并提出了適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優先發電制度,您認為可再生能源上網難的問題能否因此得到緩解?
吳鐘湖:從理論上來講,電網應該對每一個市場主體一視同仁,但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確實存在著一些先天的缺點,例如不穩定、不能調峰、對于供電穩定存在影響,在電網調度方面也有很多困難。除了可再生能源本身的不足外,還存在著明顯的經濟因素。保證可再生能源發電,就意味著火電廠的利用小時會下降,利潤也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