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在中國興起多年后,目前仍處于重要的轉型發展時期。風機技術和風場投資成本直接關乎著行業發展能否適應國家對風電補貼政策的調整,關系到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與投資回報率。
謝志霞告訴記者,三一重能正通過融合直驅與雙饋優勢的技術創新、加強互聯網思維下的智能優化與集成控制、提升更大發電風速范圍適應能力和使用更經濟高效的液壓技術,讓風機發電效率與發電能力得以提升,降低成本;同時,通過對傳統增速箱的技術升級、通過結構優化和材料替代的輕量化設計、整合資源而創新出的新型基礎技術與吊裝技術,來降低風機的整體制造和安裝成本。
除了研發與制造的全產業鏈,三一還在構建包括風場選址、測算、建設、運營投資和設備安裝等內容的風電整體解決方案。目前三一重能正在湖南寧鄉建造風電場,項目規模為50兆瓦,該風場所有的風機均使用三一重能最新研發的低風速2.0兆瓦風機,預計今年實現并網。三一重能的多項最新技術也將在這個風場進行實際應用,包括把風機的兩種機型直驅風機雙饋風機整合在同一個平臺上的技術。三一重能希望借此平臺來提升客戶對其技術的信心。
在產品線方面,除了陸上風機的技術籌備以外,三一重能在海上風電亦有布局。目前,三一重能研發團隊正在研發6.0-8.0兆瓦風機。其次,三一重能有意打造一個專屬的海上風電施工團隊。當下,國內的海上風電施工的市場有70%被中交三航局占據,剩下的便由華電重工等國有企業瓜分。作為民營企業,謝志霞分析自己的優勢在于其深厚的海洋重工背景,三一可以自己建造施工船完成海上風機吊裝。
謝志霞告訴Ifeng-Energy,三一重能及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在三一集團的支持下已成立了海上風電施工、安裝的研發團隊,將裝重機械與海上施工船組合起來,預計兩年內便可向市場推出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的產品。屆時,三一重能在海上風電施工上的成本控制將有很大優勢。
三一集團在工程機械領域打下的渠道、網點、人才和國際市場能力亦被視為風電業務可以直接借力的資源,“這樣的優勢得天獨厚”。謝志霞透露,目前三一重能已和數家央企在聯手拓展國際市場方面已達成共識,不久就會有實際的成果落地,“三一集團在全球的資源調配能力可以對我們的一些國際化大型項目的落地提供直接的支持”。
“未來,三一重能仍將繼續重視海外市場,并已針對‘一帶一路’建立專項領導小組,這將成為推動三一國際[4.41%]化進程的又一重大舉動”。謝志霞告訴Ifeng-Energy。
三、押注運維市場
目前還有超過90家的第三方運維公司活躍在市場上。但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是過去兩年內才進入運維市場的,提供的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三一SSC1020風電汽車起重機
基于“重基因”制造+全產業鏈的風電運維服務亦被三一重能視為構筑差異化能力的競爭優勢。
由于不少業主要求整機商延長風機質保期,截至2014年,中國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投產風機仍在質保期內。但未來隨著新風機質量的提升和舊風機機齡的增長,出質保風機的規模將急劇增加。根據相關研報預測,2014年到2016年,每年將有約14—18吉瓦的風機出質保,而到2022年,將有累計約187吉瓦的風機出質保。這對于所有的市場參與者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商機。除了推出服務板塊,金風科技、南高齒、明陽風電等制造商還成立了專門做運維的子公司。如金風科技旗下的北京天源科創風電技術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已實現營業收入14億元,堪稱一枝獨秀。
對于三一重能而言,如果要切入“泛運維”市場,即純粹以運維商的角色參與市場開發,其并不具備競爭優勢。三一重能看到的是,在全產業鏈能力基礎上,為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其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運維。
三一重能的一大信心源于三一集團工程機械業務在全國強大的渠道和網點布局能力,這些資源能夠為三一風電的運維借力。
事實上,不少大型的風電開發商未必愿意將這塊“味美多汁”的市場拱手相讓,他們大都有自己獨立的技術服務公司或是運維服務板塊,專門負責本集團的風電運維業務。比如大唐集團的大唐新能源[3.08%]試驗研究院、龍源電力[1.52%]集團控股的龍源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在滿足自己的需求之余,他們還可以為其它風電場提供定期運維服務。此外,目前還有超過90家的第三方運維公司活躍在市場上。但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是過去兩年內才進入運維市場的,提供的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謝志霞分析,三一重能作為一個全產業鏈的風電制造企業,其自主研發、創新力強,產品個性化設計周期短,零部件供應與服務不受制于第三方。全產業鏈使得客戶更有安全感,不會出現行業快速發展時進入、發展減緩時退出的現象,避免經營風險轉嫁給客戶。
“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風機任何部件出了問題,只要找到三一一家就可以全部解決,這樣的能力是很多競爭對手沒有的。”通過大部件自制,使得零配件供應速度更快,避免了當機組發生故障時業主得不到供應商的快速響應、以及進口配件長達數月的停機待件等情況。此外,三一集團過往二十余年的服務沉淀和體系,為三一重能的服務打下了基礎。
2014年,三一重能風機可利用率較2013年提升了七個百分點。謝志霞告訴Ifeng-Energy,2015年三一重能將加強服務支持、配件保供、運維成本管控、倉儲體系、服務品牌建設等運營業務,為下一步發力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