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報》:您能介紹一下德國目前風能產業發展的狀況嗎?發展過程中有什么機遇和困難。
斯蒂凡·辛格:在德國,風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產業。例如Enercon,作為全球最大的風能產業公司,在德國的很多地方都有該公司的發電站。此外,人才招聘政策對可再生能源產業的鼓勵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德國工作于可再生能 源產業的人數要多于在傳統能源行業的人數。現在德國風能產業最大的困難,就是海上風能的部署問題。因為從目前來看,海上風能的發展遠低于之前預期的進度。
《中國電力報》:請您評價一下全球以及中國風能產業及其技術發展狀況。
斯蒂凡·辛格:2011年~2012年,全球風能裝機容量 (海上和陸地)增長了18.5%,達到了2820億瓦。其中主要由中國、美國、德國、印度組成,占到全球風能市場的73.8%。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對比全球風能發展,德國是風能裝機最多的國家。然而,在過去的這幾年里,德國被中國和美國的迅猛發展遠遠地拋在了后面。
《中國電力報》:您能對未來風能發展的重點、方向等做一個預測嗎?
斯蒂凡·辛格:風能產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和美國風能產業的迅猛增長,導致風電產能過剩,并且價格持續下降。另外由于美國對風能產業的激勵政策仍然不明朗,這也誘發了風能產業要承擔更多的壓力。這也就是為什么專家們都期望在未來的幾年里能夠鞏固風能市場的原因。
《中國電力報》:從近幾年風能發展的情況來看,你是怎么看待中國風能產業發展對世界市場的影響的?您能給中國風能產業在未來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嗎?
斯蒂凡·辛格:世界風能產業的主要市場還是在中國。然而,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在世界風能市場上的努力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些規模較大的風能企業,例如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已經遠超越了德國的一些傳統風能公司,成為世界領先的企業。很多專家預計中國風能市場的發展將會進一步的降低風電技術用品的價格。這當然也會使其他國家受益。
《中國電力報》:在您看來,未來風能會在全部能源結構中占到多少的比例?
斯蒂凡·辛格:風能在可再生能源資源中是一個具有高效產電的能源。據德國聯邦環境署研究顯示,從他們所建的一個電力系統模型來看,到2050年,德國的能源資源完全可以被可再生能源所替代。在這個模型環境下,海上和陸地風電占整個電力產出的65%。此外另外一個研究報告顯示,德國陸地風電潛能也是異常的豐富。風能在德國“能源轉型”政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也相信這一現象也會轉移到其他國家。例如中國,擁有比德國更長的海岸線,因此也會有發展風能更好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