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當前天源科創所推行的發電量擔保業務的基本內容和責任?
鄭總:目前主機廠商通用的擔保方式是可利用率和功率曲線擔保,但是由于擔保的條件和計算方式的限制,并不能實際給客戶帶來發電量的保障。基于對市場的深度理解和自身實踐經驗、數據的有效積累,目前天源科創所推出的發電量擔保業務的基本邏輯是通過對風電場風資源及設備進行科學的評估與計算,得出風電場擔保發電量數值,公司的運維業務板塊對發電量承擔保證責任,擔保方與客戶權利責任對等,如實際發電量未達到擔保值,天源科創將對差額電量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如超過了擔保值,超出部分投資商應向天源科創提供一定的經濟提成;發電量擔保業務最大的特點就是投資商能夠鎖定投資收益,降低投資風險,實現風電服務價值的合理共享。
記者:公司的一站式服務實踐歷史?
鄭總:天源科創成立于05年9月,但是我們母公司“金風科技”的服務歷史可以延續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金風科技最早起源就是一家風電服務公司,不是制造商,這可能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的,在我國和丹麥建交的時候丹麥在新疆達坂城的幾臺風機,當時這幾臺風機就是由金負責維護的。實質上金風是由服務進入到制造業,在風電事業發展過程中又從制造業認識到服務的重要性,然后在05年成立了天源科創。
記者:您介紹一下近年來公司典型服務項目案例?
鄭總:一個是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是在07年開工建設,09年建成,也是中國第一個風電EPC總承包工程,該項目是由我們設計、施工、維護的“一站式”服務項目,從09年發電到現在,我們也是和業主有一個發電量的擔保承諾,現在它的發電量水平在當地來說非常好,使業主到現在一直在盈利。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是省內一家政府性的開發投資商,現在風電的盈利位于集團收益第二位,僅次于煤礦,所以今年山西國際能源在招標的時候,還是選用EPC模式。
二是寧夏嘉澤發電投資21億建設的7個風電場,也是由天源科創采用EPC合作模式完成項目設計、施工、維護的一體化作業,目前該項目已經完工兩期,第五期項目正在施工過程中,依據目前的運營數據,該項目完工的兩期風電場的綜合指標排寧夏第一位,從今年4月發電一直持續到現在,每個月的發電都是全自治區第一,可利用率達到了99%。
記者:在維護中對風機的檢修和更換如何及時到位?
鄭總:目前天源科創已形建立國內3個一級備件庫,7個二級備件庫,33多個3級備件庫的備件服務網絡,在機組出現問題時,在最短時間內提供備件支持,保障機組利用效率。在備件服務模式上,更是推出了業內領先性的備件銀行體系,以有效消除投資商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