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代表的不同表現也可以用誠意來解讀。“基礎四國”的表現毋庸置疑,歐盟的高調舉動,也使美國、日本等國沒有太唱反調。歐盟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出臺和綠色基金的啟動一直很迫切,這與廣大發展中國家是一致的。妥協則是各方代表或多或少都做出了一些承諾,尤其是中美兩國最終同意接受關于2020 年以后安排的談判進程,就是妥協的一
種表現。這次大會最后取得的三點成果也是各方最后妥協才取得的關鍵一步。
《風能》:您如何看待除歐盟以外的其他發達國家的表現,尤其是加拿大剛開始便宣布要退出《京都議定書》協議?
李俊峰:對于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的立場,很多人所見的都只是這些國家缺乏誠意的表現。實際上,美國“不加入也不反對”的中立立場也是一種誠意,這種誠意體現在其不干預的態度上,這樣總比反對要好。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不加入,但是也不反對,這種中立的態度也是誠意的表現。美國有自己的特殊國情,其政治體制也決定,美國沒有任何一個法律在國內通不過卻可以在國際上通過,所以應該允許美國有些靈活的態度。加拿大的退出我們也可以理解,這個協議框架,我們應該容許別人反悔,何況加拿大自始至終就沒有作出什么承諾,其退出影響并不大。而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雖然也游離于《議定書》的框架之外,但可以通過哥本哈根等其他的協議對其減排進行約束。
《風能》:您認為德班會議會對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李俊峰:這次會議決定建立“德班增強行動平臺特設工作組”,啟動一個關于2020 年之后的新談判進程,這將意味著中國有可能將被納入國際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減排機制中,不過這對中國的碳交易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倒是一個激勵。目前,中國“十二五”規劃中已經對碳交易開始做試點,如果成功,會在下一個五年推廣。
不過,我覺得大家應該清楚,碳交易不是一個商機,而是一種減排的措施,做碳交易的最佳目的就是減排,或者說促使碳減排的成本
降低。
另外,中國在節能減排的硬性目標下,在未來會更加積極地發展國內的可再生能源。德班會議上,中國政府已經決定成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今后會更多地組織開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我們在第二承諾期須不斷思考,到2020 年之后我們應該站在一個什么角度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如何去承擔責任,這是一個必須提前考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