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產業尤其是新興產業還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如果不能把握趨勢、搶占先機,就會拉大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在傳統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受到資源、環境及生產要素的剛性約束而難以為繼的背景下,如何積極、科學、前瞻地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關系著國家未來的競爭力,關系著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潛力,最直接地來看,能否勝任這次具有全球意義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所帶來的戰略性機遇與挑戰,將關系著中國產業未來的命運和雁陣格局。
制約我省新興產業發展主要因素是:擁有技術領軍企業數量少、產業規模不大、創新能力不足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夠等諸多現實問題。但我省發展新興產業擁有資源、區位和科技人才等比較優勢,具備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基本要素,在一些重點領域集中培育發展資源消耗低、牽動性強、發展前景廣闊、綜合效益好的新興產業,為“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平穩快速發展提供重要動力。隨著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全面啟動,我省新興產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
三、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全面啟動的歷史性機遇,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創新型企業為支撐,以自主創新為動力,集中力量培育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公共安全、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和引領工業經濟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成為工業經濟的先導產業,把我省建成中部地區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二)發展目標
重點實施100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培育100家領軍企業,掌握一大批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建設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率先成為我省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力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1萬億元,年均增長30%。
四、發展重點和布局
(一)電子信息產業
依托省內電子信息和網絡通信技術優勢,把握IT、電信、互聯網和消費電子產業趨于融合趨勢,努力掌握先進微電子核心技術、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家電嵌入式技術,重點發展智能家電、新型顯示、軟件開發及服務、微電子與集成電路、汽車電子和軍民融合產品。重點建設合肥平板顯示、合肥語音產業、合肥微電子產業集聚區,加快蕪湖汽車電子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到2015年,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超過3000億元。
1、智能家電。
抓住數字電視、三網(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融合與4C(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內容服務)融合、家電產品更新換代機遇,實現家電產業智能化整體升級。完善智能家電上下游配套產業鏈,加快推進TFT-LCD、PDP等平板電視顯示模組及配套產品產業化。
積極發展高清數字電視產品,加快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數字機頂盒、數字多媒體一體機、數字廣播電視終端等數字音視頻產品發展,推進3D電視、網絡電視、移動電視等新產品研發與產業化。適應3G通信和三網融合應用趨勢,發展三網融合應用家庭智能終端、數字高清錄放設備、移動視聽、便攜式GPS導航、DC/DV(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電子書、游戲機等新型消費電子產品。拓展無線網絡游戲、網絡電視(IPTV)、視頻點播(VOD) 、交互式新聞、交互式電視商務等高端增值業務和各種創新應用業務,發展具有網絡功能、綠色節能、環保和智能化的信息家電產品。
2、新型顯示器件。
積極推進新型平板顯示重大項目建設,重點實施京東方TFT-LCD6代線和PDP等離子屏及模組生產線項目,謀劃TFT-LCD8代線建設。加快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TFT裝備制造以及彩色濾光片、光學聚脂薄膜等上下游配套產業引進和培育,鞏固提升蕪湖、蚌埠等地ITO導電膜玻璃生產優勢地位,加快形成較為完善的平板顯示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