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安徽省委關于制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精神,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提高我省工業競爭力,加快工業領域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搶占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根據《安徽省“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年到2015年。
一、產業現狀
“十一五”以來,我省工業領域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公共安全、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初具規模,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發展條件不斷趨于成熟,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201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約2600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15%。
在工業新興產業領域,我省擁有一批優勢技術、領軍企業和優勢產品。氣象雷達、智能語音、量子通信、低溫余熱發電等技術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中電集團38所、京東方、科大訊飛、海螺川崎、豐原生化、銅陵精達、合肥陽光等一批領軍企業優勢明顯。高精密銅板帶、導電膜玻璃、聚丙烯酰胺、稀土耐磨等產品產量在國內排名居前。合肥、蕪湖、蚌埠3市是我省仍至我國中西部地區科技資源較為密集的地區之一,有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6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我省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二、發展環境
“十二五”期間,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經濟前景仍具有不確定性。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失業率仍在高位徘徊,在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的房地產、金融業仍待恢復,實體經濟增長乏力,新的經濟增長點短期內還難以形成,一些國家主權債務風險不斷暴露,實現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將是一個緩慢而復雜的過程,全球貿易和投資增長短期內還難以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做出世界經濟總體上度過了最困難階段,出現回暖跡象的判斷尚假以時日。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過度依賴虛擬經濟的增長模式受到很大沖擊,也標志著世界經濟原有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全球產業格局將面臨深度調整。
為盡快走出危機,發達國家加快調整科技和產業發展戰略,把綠色、低碳技術及其產業化作為突破口。美國推出綠色經濟復蘇計劃、歐盟實行綠色技術研發計劃等,試圖在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態環保等新興產業領域保持競爭優勢,搶占新的制高點。全球性的經濟格局調整和轉型,無疑會給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帶來深刻影響,一些國家還醞釀把碳排放與貿易掛鉤,征收所謂的“碳關稅”,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可能對我國保持乃至拓展外需形成較大制約。同時,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等全球性問題錯綜復雜,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依然很多,使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面臨的外部壓力有所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