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做的可能主要是這個三方面的工作,一個是風力發電,還有太陽能的接入電網的技術,第二個是在做一些儲能跟電網之間聯系的,第三個領域就是在做一些太陽能包括風力發電運營規模越來越大之后,給電網也帶來了很多電能質量方面的一些挑戰,我們也在做一些這方面的設備,目前我們已經做成可以包括風電廠電網提供產品,我們在這個領域是在國家比較領先的,還有一個就是實現一個技術,還有包括APF這些電壓恢復的一個技術,目前在著力開展包括儲能系統接入跟管理的。
在風力發電這塊,這個圖上可以看到我們現在主要在做三個方面,一個是用于風機里頭的,風機本身接入電網的一些產品,第二個是風電廠接入電網的這樣一些產品。第三個我們也在做一些立足于后續的智能電網的更先進的這樣一些接入電網的設備,我們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向武大發電集團,還有一些主要能源投資的一些企業,因為我們的設備基本上都是賣給一種類型是賣給比如說風電廠的話,風電廠的運營商,另外一種就是賣給國內主要的一些大的風力發電廠家,包括像京風這樣的一些企業。
簡單地說一下我們公司的歷史,我們公司是2003年由我還有我們幾個清華畢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創業的一個企業,之前主要的貢獻我們是把一個,大家認為不太可能做成動態補償這樣一個技術,把它做成動態的設備,那么可以成功地替代包括傳統的TCR,這樣的一些設備類型,而且設備更加地簡單可靠,性能的話至少是不低于原來的性能,目前我們在一些方面也是掌握了國際上比較先進的科研技術,去年2008年10月份引入青云創投旗下的中國環境基金的投資,當時我們為什么覺得需要引入一部分投資呢?總體感覺來講,一方面是隨著企業的發展,對資金的這種依賴,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夠及時地引入一部分創業投資的話,那么可能會使得我們公司會喪失一些在風力發電這樣快速發展時期的一個機會,另外一個來講,也感覺到企業在進一步往上發展的時候,可能對長遠的規劃還有一些這種企業進一步往后發展的一些企業本身的定位走向,這方面都是存在一些不足,所以除了這些之外,我們也希望在VC行業能夠引入一個對我們在這方面比較有幫助的企業,后來我們接觸到中國青云創投,感覺來講在我們做的這個行業里頭,是對我們非常有幫助的這樣一個風險投資。大概就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