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陸地風電這幾年的運行來看,我們把海上風電故障分為復位故障和現場故障。現在有一個理念就是怎么把海上風機的可靠性提高一點,容積更大一點。但是這樣一來成本就會變得很高。可以通過軟件和其他的方式,把一些不可復位工廠變化成可復位工廠。即在變電站里面通過變電站進行復位,不用去海上。不可復位故障則必須到現場,或者上了風機才可以復位。
容積設計也是為了可維護性和可靠性的同時保障。其中有幾個重要部件,包括變電,風速風向儀,傳感器,主控溶側。有些部件實際上就是雙套。主控這一塊是聯合動力現在做的工作,相對來說,投入重點會比較多一些。
針對海上風電3兆瓦運行的情況,聯合動力在濰坊做了一個曲線。但是這個曲線是聯合動力做的,不是認證公司做的,可能會有差異,因為從現場做的散點圖,測試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像認證一樣放在那,區別主要是一個是風場的測風塔,一個是風機上面的測風塔。從這個曲線來說,聯合動力還是比較滿意的。
齒箱的溫度測試,基本都是在3兆瓦機型上面的測試。兩年前做了6兆瓦的風機設計,樣機到現在裝了已經有一年多,一直有一些小的毛病,包括電纜,并網和其他問題,使得它沒有很好的像3兆瓦一樣運行,而且數據量也不夠。這個樣機是裝在一個7.5萬的風場,所以我們測的數據也比較多。6兆瓦機型的特點是葉片采用了碳纖維材料,這個可能是6兆瓦機型的一個亮點,目前世界上用碳纖維制造這么大片材料的,應該也只有聯合動力一家。這個機型用的是超級電容變槳技術,阻尼器優化設計,還有傳動鏈,柔性控制,以及塔震反饋的優化變槳。實際上目的就是葉片在變槳或者是振動過程中,程序里面有一個阻尼器的軟件,一個控制,使得它載荷比較平穩,不是那么突變,再結合分布式設計和前沿的控制理念。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這個機型的設計比較緊湊,目前6兆瓦級別上,機艙重量是235噸左右,相對來說是比較輕的一個機型了。
海上風電對中國來說是需要發展的,但是并不建議走得太快。歐洲發展海上風電的原因第一是歐洲的海上資源好;第二,歐洲陸上土地稀缺。希望海上風電開發商不要過多的注重設備的價格,做海上風電還是要磨刀不誤砍柴工。多做一點基礎工作,后面錯誤少犯點。這樣實際上花的時間和代價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