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風電行業先后發生多起風電機組倒塌、著火、飛車事故,這些事故在給風電投資商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很多時候這些事故的發生與風電場的運維質量直接關聯。伴隨著過去幾年我國風電市場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風電場的質保期內運維服務也將結束,眾多的機組維護工作將逐步由風機制造商質保服務轉化為由客戶獨立負責維護的模式。針對當前業內凸顯的上述問題,本刊記者通過訪談北京天源科創風電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源科創”)的相關人士,梳理出了一些需要風電場管理者高度關注的問題,并簡要評述了天源科創的相關業務情況,以期對行業的良性發展能夠有所啟示。
風電場運維的關鍵問題
世界范圍來看, 當前風電場的運行壽命在20-25年之間。在風電場近30年的運行過程中,度電成本能夠綜合項目發電量和總體運行成本投入兩個評價維度;立足于風電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對風電項目度電成本的有效管理是風電場運維管理的關鍵問題。
按照世界范圍內系列運行時間跨越整個生命周期的風電項目的統計數據,自然狀態下總體上風電項目的運行維護、故障處理成本呈現波浪式特征,特定時段內機組的故障、報修成本還存在明顯上升的特征。對于運行階段的風電場而言,對特定項目潛在運行故障的預判、應對能力顯然也直接關系著其度電成本。常規來講,針對特定風電項目,主動運維的工作密度提高,顯然能夠有效減少機組故障、進一步提高項目的發電量,但同時運維成本也會同步上升;如何合理把控項目運維的工作密度和節奏、有效控制度電成本是體現運維作業專業水準的重要環節。
風電場運維的基本現狀
當前,風電項目的運維作業模式總體有三個層面:一是聚焦于故障后處理運行維護,該類模式立足于項目故障發生后的及時補救,成本高昂的同時也明顯被動,影響項目利用率;二是通過定檢運維的形式力圖對項目的一些潛在問題能夠提前發現和有效規避,這種模式一定程度可以降低運維成本、提供項目機組的整體利用率,但顯然也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無效定檢作業;三是以系列控制手段、工具和機組歷史數據的有效積累和合理應用為基礎,能夠對項目整體運行情況進行合理預判,依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適時、主動運維,將機組的潛在故障、問題提前處理。
顯然,第三個層面的運維模式通過有效提高系列運維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的同時,可以大幅度降低項目的整體運維成本,提高機組的整體利用水平,從而有效控制項目整體的度電成本,切實保障項目的安全穩健運行和整體收益水平。
天源科創的運維服務業務概要天源科創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風電服務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自成立之初,公司就秉承技術先導的管理理念,基于多年的風電服務實踐培育了一大批風電專業維護人才。天源科創提供的運維服務,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以客戶利益為根本出發點,致力于實現風電場發電效益的最大化,致力于通過技術、管理的持續創新實現風電場綜合收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