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無法選擇出身,還要選擇貧窮嗎
2016-07-25
來源:勵志文章
瀏覽數:575
貧窮是你自己的選擇,也許很多人都不會同意這個觀點。因為沒有人會愿意自己選擇貧窮。
貧窮是你自己的選擇,也許很多人都不會同意這個觀點。因為沒有人會愿意自己選擇貧窮。
確實,沒有人會喜歡貧窮,因為貧窮會讓我們失去很多東西:失去良好的生活條件。我們可能會為了一日三餐而發愁;失去良好的教育機會。我們可能連學費都交不起,所以只能去讀一些差的學校,高中沒畢業我們可能就要輟學;失去生活的樂趣。如果我們溫飽都解決不了,又談何去追求更高層次的快樂呢?
人的動力有兩種,一種是追求快樂,一種是逃離痛苦。貧窮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痛苦,我們恨不得遠離它。所以我們要逃離貧窮的痛苦,一定會采取行動來脫離貧窮。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即使整天品嘗貧窮的滋味,也安于貧窮。
一個35歲的朋友來找我咨詢,說他受夠了貧窮的滋味,希望我能夠幫他找到有發展的職業,擺脫貧窮。
他畢業于一家專科院校,學的是計算機專業。
我能夠感受到他的焦急,因為像他這么大年紀的,有很多不是做了老板就是做了職業經理人,別人都買房買車了,而他還是租著一間5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三口擠在一起,平時親戚朋友過來,都無法給他們提供一個住的地方。
每天為了生活,終日奔波,卻僅僅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他不敢想象萬一家里出了什么意外,他該怎么辦,因為他沒有一點存款。
我問他:“你從畢業后的這幾年,你都在做些什么?”
他說:“我的工作是會計。我通過自學,考了會計師從業資格證,最后做了會計。”
我說:“其實你挺厲害的,你看你學的是計算機,但是能夠自學會計。要知道,從理科向文科轉變,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他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其實他的起點不錯,可是為什么最終和同齡人拉開了差距。我試圖了解他更多點。
我問他:“你喜歡會計工作嗎?”
他說:“剛開始選擇這份工作的時候,覺得會計需要很強的計算分析能力,覺得還是有很大的技術含量的,所以剛開始很喜歡,后來慢慢地,發現會計是一份很繁瑣的工作,所以就有點厭倦了。”
“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喜歡會計工作了?”我問。
“大概是在我從事會計工作的5年之后吧。”他答到。
“你不喜歡會計工作的原因,除了會計工作很繁瑣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我想找出他內心真正不喜歡會計工作的原因,因為或許會計工作的繁瑣只是他不喜歡的一個導火索而已。就跟一對夫妻離婚一樣,離婚原因是家庭瑣事,但真正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他對她已經沒有愛了。
“我覺得會計工作太穩定了,而且收入也比較低。自己工作了那么多年,卻還是個小主管。我還是想做點有挑戰性的工作……”其實會計工作也是一份很好地工作,只不過他不喜歡,所以沒能做好。
從他的話語里,我看得出他不是一個甘于平庸的人。因為他的價值觀還是希望過一種更有挑戰的生活,并希望能夠賺多點錢,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對于這樣一個有著更高目標的人,為什么還是過著貧窮窘迫的生活呢?我心里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我就接著繼續問他。
“你心里想著過更好的生活,你又知道自己現在不喜歡會計的工作了,為什么不去改變自己一下?”
他回答道:“是啊。我今年35歲了,我23歲出來工作,28歲后就發現不喜歡這個工作。但還是堅持了7年。在這7年里,我曾多次想轉行,可是發現自己根本就下不了這個決心。因為自己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節奏,每天朝九晚五,能夠養活這個家庭。每次想出去學點東西,可是發現自己根本就靜不下心來學習,因為根本就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我聽了他滔滔不絕的“訴苦”后,我繼續問他:“是什么原因讓你選擇繼續呆在公司”享受“這種看似穩定但沒有快速發展的生活呢?”
他想了很久,說:“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父母也無法給自己一個很好的條件。我想改變,可是有時發現自己也是無能為力。想跳槽轉行,可是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敢,因為沒有本錢,萬一自己跳槽了,沒找到好的工作,那家人怎么辦?想創業,發現自己沒有資金,沒能力,沒技術,所以心里只能想想。就這樣,自己就心里想著要改變,可是行動上卻是零。”
聊到現在,我終于能夠全部了解他的情況。我想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對他說:“一個人,能不能成功,其實不在于他本身的家庭背景是否好不好,不在于他是否有錢有能力,而在于他是否能夠堅持去改變,去提升自己。”
“其實你有沒有發現,造成你這么多年的平庸生活,其實就兩個原因,一是自己不自信;二是能力不足。自己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所以就不敢采取行動。能力不足,就更沒有底氣去采取行動,所以你就一直拖延。”我繼續說道:“但是這兩點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明知道自己不自信,能力不足,卻不去改變,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自信和能力不足都是可以改變的。”
成功與失敗者真正的區別,不在于是否有多厲害,更在于你是否愿意采取行動去改變。人是個很有潛力的動物,只要你去激發了,你會發現你潛能無限。
1
每一個窮人,他的身上必然有一些窮人的思維,這些思維是致命的,如果你不改變,無論你有多努力,你都不會成為富人。
愛找理由
你有什么樣的理由,你就有什么樣的人生。每個人做每一件事,都可以找到無數個理由來說服自己。窮人喜歡給自己不去做一件事找100個理由。
很多人都喜歡給自己不想改變找理由。
有一個朋友在深圳買了房子新居入伙,邀請我們幾個朋友過去吃飯慶祝。其中有一個叫小蘭的朋友去了之后,非常羨慕地說:“好羨慕你啊,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你也可以擁有,只要你努力。”我那朋友說。小蘭說:“那我就沒那個命了,自己長得又丑,工作又不好,又沒有找到一個好老公。”
其實小蘭就是想給自己不努力找個理由,讓自己好受點。但是就因為有這些理由,我們就會覺得我們的不努力與差的現狀成了理所當然。
你羨慕朋友自己創業賺了錢,可是你卻說:“創業確實挺好的,但是我覺得一個人還是不要太累了。”因此你也就安心地享受得過且過的生活了。
你羨慕別人有著侃侃而談的口才,但你不想站在舞臺上給別人丟臉,所以給自己找理由說:“我不需要學口才啊,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所以你就安然地享受口才不好的狀態了,但每次需要你說話的時候,你都很后悔和懊惱為什么自己不練好口才。
你羨慕別人能夠自信地和別人溝通交流,能夠大膽地做自己的事,可是你覺得自己天生就是個自卑的人吧,怎么都是改變不了。于是你就安然地“享受”自卑帶來的痛苦了。
所有的不行動,不成功,都是你找了太多的不想做的理由。
想學習,說沒有時間,沒有錢,沒有精力。但正是因為我們沒有錢,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我們才要學習,學習怎么去賺錢,怎么去安排我們的時間,怎么去分配我們的精力。
就像是賭博的人,如果想賭博,他可以為賭博找出100個好處來。根據心理學認知失調理論來說,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態度是相反的,他自身就會感到非常不舒服。而你為了讓自己感到舒服,就只能去尋找理由平衡你的態度與行為。
你不想去努力,不想去付出,做什么都嫌麻煩,所以你給了自己很多不做這件事情的理由,這樣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中。你害怕看到自己的無能與沒本事,所以你把自己的失敗與別人的成功都歸結于社會環境、運氣、外貌甚至是天氣等外在不可控因素,這樣你就可以擺出一副無辜的姿態,攤攤手說,“我有什么辦法呢?這又不是我的問題。”
愛找理由,是你致富道路上的第一道坎。
沒有人生規劃
窮人的思維里,是沒有“規劃”這個概念的。規劃是一種大局觀的表現,是大腦里對人生的結構性的描繪。沒有人生規劃,就相當于茫茫大海里沒有指南針,東沖西闖,什么時候能達到目的地,全靠運氣。有可能能達到目的地,但更多的可能是在大海中葬亡。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目標性是很重要的一點。窮人都喜歡得過且過,不考慮未來。能過了今天就先過今天,未來是怎樣,再做打算。富人會考慮得比較長遠,從今天開始,他就已經在為未來五年做打算了。
把時間花在眼前的享樂上
很多人會被短期的享受所迷惑。每天早上,我們起來,第一件事要么是拿起手機,瀏覽網頁。要么是打開電腦,玩起游戲。或許你會說,我就玩一下下,就開始工作。因為你覺得工作太痛苦了,你需要在痛苦之前先快樂一下,以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這是人性。我們總希望做每一件事都能夠享受快樂!這就是為什么把時間花在你喜歡的并且對社會很有價值的事上是很重要的。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因為人不是機器,我們追求快樂也是人性。但是這些快樂對于我們的發展來說,益處不大。一件快樂的事有助于你的人生發展,那這件事才是我們真正該花時間去做的。
很多人會誤解了我們職業規劃中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概念。比如有些人喜歡玩游戲,可是你并不能靠玩游戲來養活自己,那玩游戲除了可以緩解下你的壓力之外,對你沒有一點好處。
但是大部分窮人都沉迷在短期的享樂上。想要過挑戰的生活,可是卻沉迷于眼前穩定的生活,沉迷于眼前一點點的福利。眼前的穩定和福利,是能夠給你帶來快樂的,可是這些快樂是暫時的,長此以往,必將帶來更大的痛苦。這是窮人的生活模式。
我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所以沉迷于朝九晚五的生活,享受一時的安逸帶來的快感,可是幾年后,我們的的能力沒有提升,我們必將會品嘗前幾年安逸帶來的痛苦,這些痛苦,可能是看著同齡人不斷升職的痛苦,可能是沒錢的痛苦,可能是職業停滯不前的痛苦;
我們覺得工作很辛苦,所以總是喜歡偷懶,上班上下網看看新聞,登下qq聊下天,享受一時的快樂,可到年終總結的時候,我們卻發現自己沒有一項拿得出手的成績,我們只能品嘗看著別人登臺領獎,看著別人被提拔的痛苦。
窮人拿錢買名牌,富人拿錢買房產。窮人夢想一夜暴富,富人追求長期受益。
沉迷眼前的快樂,你就會品嘗未來更大的痛苦。這是很多窮人一直在重復做的事。
滿足于現狀
窮人覺得現在就是最好的,富人永遠不會滿足。
窮人每個月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每月工資到賬的時候,因為這個月又可以存到一點錢了。可是富人永遠關心的是,我欠銀行的錢怎么那么少,因為他要拿更多的錢去生錢。他不會把錢放在銀行里,靠存錢去致富。
如果你滿足于現狀,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就是最好的,你永遠不會有進步。
不愿意學習
我們說的學習,不是在學校里學習知識,而是學習一種能力,一種思維模式。思維模式很重要,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為什么要學習?提升我們的能力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例如很多人來我們這里參加培訓,不僅僅是為了提升職業規劃、口才能力,更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擴大自己視野和格局。
人的思維模式往往是固定的,只有新的思維模式才能取代舊的思維模式。所以我們改變舊的思維模式,就必須要學習新的思維模式,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點。
我們人生中的很多問題,往往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出了問題。例如我們不夠自信,往往是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出現了偏差。要擺正這種偏差,我們就要不斷學習去糾正我們對自己的認知。
富人很喜歡去學習,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你是否存在上面的這些思維呢?思維不能決定一切,但是有可能決定一個人一輩子的命運。
2
所以你今天的貧窮,其實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沒有資金,你可以去借;你沒有能力,你可以去提升;你沒有技術,你可以去學習;你沒有自信,可以去突破。可是,你采取行動了嗎?
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 閱讀上文 >> 成功的第三大尺度
- 閱讀下文 >> 能落到地面上的,是一步一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