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紛擾,時常倦了、傷了、痛了在所難免。倦過、傷過、痛過,有的人給自己上了枷鎖,流放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有的人給自己摸了顏色,掩沒在深不見底的黑淵;有的人給自己豎了燈塔,前進在波瀾壯闊的海域。不同的選擇,會有著不同的路線,不同的路線會有著不同的終點。
生活似乎總是不能如人所愿,大千世界總有著太多的困擾,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上似乎總是看不到想要的那一抹曙光。時常像戰士一樣努力前進,然而一場戰斗的結束新的戰斗緊隨而至,生活的戰場仿佛永無止境,勝利之神似乎忘記了眷顧,希望如籠罩在迷霧中遙遠而渺茫。在這樣的時候,疲倦如附骨之蛆,疼痛若烈焰灼身。
在身與心的煎熬中,有的人認為生活本是如此,然而這并不是生活給予的。有一首小詩寫得很好“生命就是旅途,死亡也同樣,穿越時空長河的鳥之雙翼,在翱翔之際,讓人不禁追隨”。作者道出了生活的真諦,在漫長的時間里,需要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觀念,一個可以看得到的希望,學會享受生命的過程,學會給自己予希望,學會不斷地自我完善。
Manisabornchild,hispoweristhepowerofgrowth.(人是一個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長的力量.)——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生活是生命的旅程,從嬰兒的步履蹣跚,到周歲后的站立自如;從蒙學的簡單易懂,到學科的種類繁多;從少年的懵懂無知,到青年的機智明了;從校園的簡單美好,到社會的復雜紛擾。生命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層次,會有著不同的經歷,不到終點,成長不會停止。自然賦予了生命特有的能力是在時間的變化中,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不斷演進中,進行不斷地自我完善。
生命的成長伴隨著情感,情感的自我完善是生命成長不可或缺的部分,愛與被愛形成了生命情感的統一。生活中有關于親情,有關于愛情,有關于友誼。家庭的和睦,有助于心靈的平和;婚姻的和諧,有助于內心的飽滿;交友的廣泛,有助于智慧的提升。我們在給予的同時往往也在被給予;我們在呵護的同時往往也在被呵護;我們在幫助的同時往往也在被幫助。正如舒婷《致橡樹》里所表達的“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吹過,我們都互相致意”,愛與被愛應該是一種相互的統一。
生命的成長伴隨著情感,同時也伴隨著煩惱,生活在很多時候也是一個解決煩惱的過程。生命不是一個單一的過程,正如一顆成長中的大樹一樣,在可以享受微風、雨露、陽光的同時,也會經歷寒潮、風雷、霹靂。正因為有了寒潮的冷酷,才更能體會出微風的怡人;有了風雷的悸動,才更加能體會出雨露的珍貴;有霹靂的恐怖,才能更加能體會出陽光的溫暖。萬事萬物總是相輔相成,生活多一些理解、包容,生命中自然會多一些陽光、溫暖。
正如納蘭性德的詞里所說“人生只若初見”。記住最初的夢想,將雨露和陽光注入生命,將理解與包容融入生活,以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去經歷,去成長,生命將為你綻放出獨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