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一五”以來,中船重工著力于能源裝備發展,海裝風電公司乘東風投身風電裝備研制,僅用5年時間,成為了中船重工非船支柱產業,并奠定了上規模、上水平、上臺階的堅實基礎。海裝風電公司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其間包含著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大領域、大手筆、大融合式的全方位戰略合作與共贏策劃,也包含著重慶市政府和投身風電產業的中船重工成員單位的聯手打造和全力拼搏。
戰略推進 總量快速實現三年翻四番
海裝風電公司的快速成長,得利于戰略定位的準確和戰略布局的科學性。在海裝風電公司成立初期,集團公司就做出“大力發展非船產業、進軍風電能源裝備”的戰略決策,提出“以整機聯合設計開發帶動零部件開發、以零部件開發促進整機開發”的發展思路。在集團公司的整體布署和戰略引領下,海裝風電公司提出了“三個堅持”的發展戰略:一是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的發展戰略,做大做強風電裝備,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強勢企業,躋身國內前三強;二是堅持產學研結合、條塊結合、國內外市場結合的研發路線以及南北布局、陸海并舉、走穩陸上、走向海洋的發展格局,掌握國際前沿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裝備制造能力,打造“中國制造、歐洲品質、國際標準”的國內外知名品牌;三是堅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市場競爭機制,培育尖端人才和骨干隊伍,優化法人治理結構和企業文化建設,提高現代管理水平,打造優秀員工團隊。正是在這樣的戰略引領下,海裝風電公司穩打穩扎,“十一五”期間,完成了產品選型定位,實現了批量生產,并得到客戶和業界認可;工業總產值連連翻番,三年翻四番,達到22個億;南北布局基本到位,在內蒙、江蘇、新疆分別建立總裝維護基地,實現了由陸地到海洋的挺進;海上風電樣機運行優良,為大力進軍海上風電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人才強企 八大研究中心支撐自主技術
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海裝風電公司將人才強企戰略放在了首位,強力推進人才引進和培育工作,是海裝風電公司取得較快發展和較好業績的根本。海裝風電公司廣聚各方人才,目前,已建成國家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荷蘭Mecal公司組建了總體設計研究中心、與丹麥KK電子組建了控制系統研究中心、與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組建了海洋工程研究中心、與重慶大學組建了載荷計算及性能仿真研究中心、與中船重工725所組建了海洋防腐研究中心、與中船重工712所組建了檢測試驗中心、與重齒公司組建了齒輪箱設計研究中心等八大中心,形成了以2-3名客座院士和“兩江學者”為中心的研發核心團隊,搭建了高端技術研發人才、領軍型管理人才、高端營銷人才和外向型經濟人才齊頭并進的精英團隊,培養出一批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員工骨干隊伍。目前,2MW風電機組的優化和適應性改良和2.5MW以及“2X系列”風機研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同時,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強大的海上工程研制實力為海裝風電公司海上5MW風電機組研制提供了堅強后盾,該項目在國家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一平臺的有力支撐下,目前也已進入倒計時階段。海裝風電公司正是以強有力的自主研發實力走向科技強企的良性發展道路。
精益求精 產品性能獲得業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