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風機制造商的一大優勢是擁有國際銷售網絡。排名風機銷售世界前三位的維斯塔斯、GE能源、蘇司蘭均在世界各地擁有銷售網絡。未來,外資企業很可能借用這一網絡,推行包括風資源評價、風電場選址、風機制造的全套服務。外資企業不只賣風機,還會將服務涵蓋從風電場設計開發到實際運營的每一個環節。例如,和投資者共同開發風電場的同時,給予投資者融資支持,幫助測風,幫助選址,而前提就是使用這家企業的風機。
整體解決方案的推行無疑會大大加強外資產品的競爭力,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則是巨大的挑戰。據了解,當前除了金風科技等少數國內企業,對涉足風電整體解決方案表示出興趣外,多數企業仍停留在單純研制風機的階段。
由于國內此前幾乎沒有采用風電整體解決方案的經驗,國內客戶的接受程度尚待檢驗。但正如一位風電專家所警告的,所有的風機制造商都需要充分認識風電整體解決方案的潛在威力,并采取相應行動。
“十二五”即將到來,外資風機制造商也將展開對中國風電市場新的爭奪。外企的低價策略究竟能否實現,我們拭目以待。
鏈接
“制造業企業服務化”是重要方向
蘇司蘭中國提出的成套解決方案,實質上已涉及產品服務問題。它所顯示的是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制造企業的服務化。《經濟參考報》此前就曾刊登文章,解析了制造企業服務化。
文章認為,當前,伴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與升級,現代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之間的融合日益深入。這種融合更多地表現為服務業向制造業的滲透,制造企業服務化是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實力的制造企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制造企業服務化的主要路徑和典型模式有三種:
依托制造業發展服務業。許多傳統制造企業通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來整合原有的業務,形成了新的業務增長點,通過產業之間的融合提升了整體競爭力。在美國許多著名的制造業企業中,服務收入和利潤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已經很難判斷它是制造業企業還是服務業企業。典型代表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思科等企業。因此,制造業企業可以依托制造業積極發展諸如商務金融、消費者金融、信息技術等利潤豐厚、發展前景廣闊的生產性服務業,使企業的制造功能和服務功能融為一體,增強市場競爭力。
提供成套解決方案。國際上一些大型的傳統制造企業,正從銷售產品發展為提供服務和成套解決方案,作業管理從制造領域延伸到服務領域,服務業務成為新的增長點和利潤來源。
產業鏈重組。許多國際知名的大型制造業企業積極進行產業鏈重組,逐漸將企業的經營重心從加工制造轉向諸如提供流程控制、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服務領域,從制造企業轉型為服務提供商。此方面典型的代表是美國耐克公司,耐克公司雖然是鞋業公司,但并沒有采取自己建廠生產的傳統方式。利用制造業務外包的生產組織方式,耐克公司實現了快速發展,同時也獲得了超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