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認為,在選擇用于風機與風機之間連接或匯流用的海底光電復合纜時,應考慮穿管或曝露在陽光下等環境條件引起電纜負荷損失的影響,以及大長度海底電纜長距離傳輸時的電壓降對系統的穩定性和無功功率增加對系統經濟性的影響。在假定環境條件下35kV光電復合纜的部分計算參數,可供風場設計人員在選擇海纜時初步參考。因各風場對海纜的結構要求和環境條件有所不同,確定電纜經濟截面前風電場設計單位可向海纜設計人員咨詢更具有參考價值的海纜計算參數。
海底光電復合纜中光單元的主要作用是作為連接風力發電機組與主控制室的信息通道。風機的通訊口與中央控制計算機及其它風機通過光纜聯接。安裝在中央控制室計算機上的風場管理軟件,在線采集各風機運行參數,對整個風機群進行遠程監控,實施正常操作、調節和保護,主要控制單元有正常運行控制、陣風控制、最佳運行控制、安全保護控制等等,從而完成機組的智能化自動控制、監測和遠程通訊等控制功能。
光纖單元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可以根據光纖的應力應變特性,采用光纖應變測量分析儀,測量海底電纜在敷設和運行過程中光纖的應力應變情況,對海纜的性能和狀態做到有效控制,為海底電纜的制造、施工和維護提供準確的數據,對海底電纜的生產與使用進行有效的監護。
《論文》最后指出,海上風電的建設在我國沿海地區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尤其是近海及潮間帶風電,為我國尋找新能源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海底光電復合纜在海上風電場的應用在我國還剛剛起步,海底光電復合纜的設計和制造歷史較短,對海纜的結構形式、材料選擇和應用方面的研究還不充分。對于海底光電復合纜產業發展,需要同時具備海底電纜和海底光纜的裝備基礎和技術基礎,復合要求極其高。通過我國已有海上風電工程應用實踐,需要不斷總結海纜在設計、施工、維護和運行方面的經驗,根據海纜的運行環境條件和對海纜電氣、機械性能方面不同要求,合理選擇海纜類型、規格,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經濟、合理,降低風電場投資成本,使海底光電復合纜在智能電網建設中發揮更重要作用,推動我國的新能源戰略和低碳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
2010學術年會及委員會議主要內容:包括:核電、風電、太陽能電等新能源工程及裝備用電線電纜的設計、研究、材料、工藝、設備、檢測、試驗、標準、應用等相關新技術;新能源工程及裝備的技術與市場發展及其對電線電纜的需求等。
中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李海泉、總工程師謝書鴻、中天科技裝備電纜有限公司金晨工程師等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