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海上風電 > 中國的海上風力發電進化到什么程度了?

中國的海上風力發電進化到什么程度了?

2023-10-30 來源:海蘭云UDC 瀏覽數:288

海岸線象征的不是世界盡頭,反而是新世界的開始。如果說,海底數據中心是21世紀人類信息的避風港,那么海上風電產業則一定是人類

“海岸線象征的不是世界盡頭,反而是新世界的開始。”

如果說,海底數據中心是21世紀人類信息的“避風港”,那么海上風電產業則一定是人類未來的巨型能源“糧倉”。

近來,中國近遠海的風力發電技術,以其在臺風與暴雨中的諸多優秀表現在社交平臺上小小地火了一把。

根據中國氣象局的報道,9月初,受臺風“蘇拉”“海葵”共同影響,福建沿海地區狂風大作,三峽集團福建區域海上風電場9月1日最大風速達23.56米/秒,安裝在該風電場的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不僅運行如常,并且充分利用臺風,實現了單日發電量達38.41萬千瓦時的24小時滿功率運行,刷新了世界紀錄。

中國的海上風電機組在不知不覺間驚艷了國人,中國的海上風電技術及裝機數也已經在今年以來領先了世界,但研發道路常遇瓶頸乃是常事,在海上風電這條路上,中國也曾經歷臥薪嘗膽的時刻。

中國人其實很早就發現了海洋風電的好處。

首先,與傳統場景里人們所常見的陸上風力發電系統相比,海面無疑給風電機組帶來了更加優越的采風環境。一如人們在日常生活里的體驗那樣,海面上由于遮擋少、墊面平坦,海風的損耗相對較小,質量也更高,風量更大且更為豐富,這些都是海上風電最早的可行性基礎。

此外,由于建設地點本身位于近海或遠海等遠離人類居住的地域,其對于噪音控制的要求也就相對更低;而相比于陸上寸土寸金的土地成本,廣闊的海洋帶來了被無限縮小的土地成本,工程師在電力容量設計上也就更加放的開。

而且,目前海上交通運輸仍然是負責溝通各大洲,人類最為仰賴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距離海岸線100公里以內的區域,我國的東南沿海也是如今中國的人口與經濟的集中地,如果能夠實現海上風電,就意味著電力源頭距離這一用電密集區域更近,電力在運輸上的損耗相比于傳統的西電東送也就更小。

由此,干是決心要干得了,可究竟怎么干才能最好地利用海上風能資源呢?

從傳統意義上講,風電機組一般都是由風輪、發電機與塔架等幾個部分組成,葉片將風的動能轉變為風輪軸的機械能,發電機又在風輪軸的帶動下旋轉發電,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電能。

基本的發電邏輯不需要改變,但電機固定在哪里卻成了一個問題。如下圖所示,海上風電的機組固定方法基本可以分為固定式和漂浮式兩種,然而在海洋中,固定式風力發電機所需要的成本在水深超過50米處開始陡然上升,高昂的成本和過長的施工周期導致固定式風電并不適合深遠海風電的批量投入裝設。

于是,在近海風力發電技術趨于成熟之際,能夠利用到深遠海域的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的研發迫在眉睫。

而彼時的2010年,東海大橋風電項目已經正式投產運營,實現了中國近海固定式風電項目零的突破,由此被稱為中國海上風電元年。同年,歐洲率先建成了全球第一個漂浮式風力發電示范樣機,并在位于挪威西南部海岸附近卡莫伊島(Karmoey)10公里處投入使用。

幾近空白的領域與技術前沿激勵了無數中國工程師們南下,人們紛紛摩拳擦掌,打算在廣闊的海域里打造一番新天地。

終于,在2018年,海上浮式風電平臺全耦合動態分析及其裝置研發項目獲批,而該項目的核心任務和目標就是要研發中國第一臺漂浮式海上風力發電系統裝備并進行應用示范。

在諸多方案中,工程師們最終敲定了一版由三根高30米,寬10米的立柱組成底座,搭配一架高達100米的水上發電風車的海上風電方案。

巨大的浮體以及立柱間經過周密計算的距離給了設備以優秀的抗搖動能力,使其不會因“頭重腳輕”而一頭栽進大海,工程師們夜以繼日研發出的錨泊系統也成功攻克了國外漂浮式風電繩索的卡脖子難題,使其在有一定彈簧卸力作用的同時,又不至于太軟,讓負責輸電的電纜代償,從而遭到破壞。

此方案若較形象的比喻來說,就好比海上有一只巨大的不倒翁在迎著風,乘著沖浪板沖浪的同時,在海上打著太極,將一輪接一輪的風浪化解。而海上強勁的風力,又隨著不倒翁頭頂的竹蜻蜓,被源源不斷地通過電纜輸送回陸地。

終于,在經歷了無數次模型實驗與臺風模擬實驗之后,2021年12月,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海上風力發電系統“三峽引領”號在廣東陽江海上風電場順利安裝并并網發電,其漂浮平臺排水量約1.3萬噸,與一艘萬噸級巨輪的排水量相當,單臺機組每小時滿發電量可以達到5500度,每年可為3萬戶家庭提供綠色的清潔能源。

此后又經過了兩年的發展期,各地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激增,到了如今的2023年,中國已經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海上風電強國。

根據前陣子國家能源局剛剛發布的1-8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1-8月份,風電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892萬千瓦;截至8月底,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4.0億千瓦,同比增長14.8%。

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8月28日的文章,就在中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激增之際,歐洲企業已因成本上升和供應鏈受阻影響,失去了世界最大海上風電市場的地位,被中國引領的亞太地區取代。

報道援引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數據指出,2022年全球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為64.3吉瓦,歐洲約占47%,而亞太地區以近53%的水平超越歐洲。其中,僅中國一家就占了全球總裝機容量的近49%。

今年6月,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強調,要做大做強做優海洋牧場、海上能源、臨港工業、海洋旅游等現代海洋產業,海上能源已經成為了當前發展的關注點。

而在中國海洋風力發電的規模與技術已經悄悄來到了世界領先位置的同時,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巨大扇葉轉動之下的近海海底,一項同為世界領先的中國技術也在利用著寒冷海洋中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光發熱”。

相比于時常遭受臺風肆虐的沿海地區,近海海底的“天氣”天然就更加地穩定、可預測,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較小,更安全,占地成本更低且選址更為自由(一如曾經的風電選址一般),自然就更適合作為人類信息的貯藏器,進行海底數據中心的建設。

海水是服務器全時的自然冷卻劑,又是數據艙絕佳的“鎧甲”。目前,我國海南已經建設了全球首個可商用的海底數據中心,并于今年三月正式開始運營。其核心設施"海底數據倉"應用水深超過30米,罐體直徑達到3.6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數據艙。

近水樓臺先得月,設置在近海的海底數據中心天然就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新型海洋能源,與海上風電系統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實現電力互贏、高效用海、陸海統籌的目的。

▲遠處的風電機組與近處的數據中心相得益彰

目前,中央與各地有關部門也已經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發展中國水下數據中心的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鼓勵探索利用山洞、海底等特殊地理條件發展數據中心;

《廣東省海洋經濟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表示,要推動服務于航行保障、海工作業、環境監測、生態調節、資源管理的海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海底數據中心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有序引導廣州、深圳、珠海、汕頭和惠州等地在海底布放高能耗數據中心。

海洋帶給了我們最為清潔的能源,我們還給地球一個更加干凈的未來,海洋給了人類得天獨厚的環境,人類自當加以善用。

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中國會實現共建、互補、綠色的智慧海洋格局,那些曾經污染的會變得綠色,那些吵鬧的會變得無聲,那些繁雜的會變得井井有條,而人們,也會在遙遠的陸地中過上更加自由且美好的生活。

 

閱讀上文 >> 美國首臺GE Haliade-X 13MW風機吊裝完成!
閱讀下文 >> 中國海上風電行業飛速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biz8848.com/news/show.php?itemid=71637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性感的瑜伽教练| 久久国产热视频|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男人猛躁进女人免费观看| 和黑帮老大365天完整版免费| 香港aa三级久久三级不卡|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77777_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在逃生游戏里挨c海棠小说|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站| 成人自拍小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蜜臀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1视频| 2021成人国产精品| 在线免费观看日韩视频| japonensisjava野外vt| 少妇丰满大乳被男人揉捏视频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观看|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入口| 再一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视频| 美国式禁忌矿桥矿网第11集|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 色婷婷中文字幕| 嗯~啊太紧了妖精h| 美女扒开尿囗给男人玩的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