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碳中和,川能動力(000155.SZ)持續布局新能源發電領域。
9月6日,川能動力發布公告,公司于當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于同意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注冊的批復。
根據公告,川能動力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川能風電等公司部分股權,交易合計作價22.65億元,同時配套募資不超過22.65億元用于相關風電項目建設。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川能動力目前形成了“新能源發電+鋰電儲能”戰略規劃。通過此次收購,公司將提升新能源發電規模,強化業務發展。
2023年上半年,川能動力風力及光伏發電收入實現營收8.89億元,同比增長17.36%,營收占比49.74%,已投運風電光伏總裝機容量102.57萬千瓦;鋰電業務實現營收4.48億元,同比增長83.64%,營收占比25.07%。兩大業務協同發展,近年來公司歸母凈利潤穩步增長。
擬收購川能風電等多家公司股權
9月6日,川能動力發布公告,公司于當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于同意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注冊的批復,同意公司向東方電氣發行8716.72萬股股份、向明永投資發行6547.5萬股股份購買相關資產的注冊申請,同意公司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2.65億元的注冊申請。
根據公告,川能動力擬向東方電氣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川能風電20%股權,擬向明永投資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川能風電10%股權及川能風電下屬四川省能投美姑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26%股權和四川省能投鹽邊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5%股權;上述收購合計作價22.65億元。同時,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以來,川能動力先后完成對能投鋰業和鼎盛鋰業控股權收購,截至2022年末,川能動力新能源發電業務總裝機規模超100萬千瓦。結合多年的經營發展和資源稟賦業已制定“新能源發電+鋰電儲能”的業務戰略規劃,通過內部拓展和外延收購等方式,已基本形成相關業務布局。
川能動力表示,公司正緊密圍繞“新能源發電+鋰電儲能”戰略規劃深入業務布局、加快業務發展;同時,“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推動及四川省良好的風力資源,公司面臨良好的風電行業環境和市場;通過收購整合旗下控股風電業務的少數股東權益,是公司踐行業務發展布局的重要舉措。
其還表示,公司目前已核準待建設裝機規模近30萬千瓦,未來風電業務規模亦將保持持續增長,公司風電項目建設將面臨持續資金需求。本次交易中,公司將募集配套資金用于相關風電項目建設,其將為風電項目建設提供有效資金支持,促進公司風電業務穩步發展。
新能源業務協同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川能動力前身為川化股份,主營業務為化學肥料、基本化學原料、有機化學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從2008年開始,公司虧損嚴重,2015年易主四川能投后,通過不斷地并購重組,形成“新能源發電+鋰電儲能”戰略規劃。
近年來川能動力盈利能力較為穩定。2020—2022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37.19億元、48.66億元、38.0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6億元、3.48億元、7.1億元。
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87億元,同比增長22.43%;實現歸母凈利潤4.57億元,同比增長37.49%。
對于營業收入的增長,川能動力稱主要系風力發電收入增加以及基建礦銷售收入增加。目前,公司風電場主要位于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美姑縣和攀枝花市鹽邊縣。截至報告期末,川能風電已投運風電光伏總裝機容量為102.57萬千瓦;在建總裝機容量為20萬千瓦,待建裝機容量為7.2萬千瓦。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總發電量19.5億千瓦時,實現售電量18.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22%、19.26%。
值得一提的是,川能動力還大力加碼鋰電業務。公司控股子公司能投鋰業所屬德鑫礦業擁有金川縣李家溝鋰礦采礦權,報告期內公司在加快推進李家溝鋰輝石礦105萬噸/年采選項目建設的同時開展基建礦的銷售;公司鋰鹽制造業務由控股子公司鼎盛鋰業開展,報告期內以代加工和自產相結合的方式生產鋰鹽。
日前,川能動力在互動易平臺表示,李家溝鋰礦項目已基本完成采礦系統相關設備及配套設備安裝,目前正在調試中。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產鋰精礦約18萬噸,產能規模將位于鋰礦企業前列。
2023年上半年,川能動力風力及光伏發電收入實現營收8.89億元,同比增長17.36%,營收占比49.74%;鋰電業務實現營收4.48億元,同比增長83.64%,營收占比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