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海上風電 > 歐美海上風電發展遇阻,中國風機“出海攬風”

歐美海上風電發展遇阻,中國風機“出海攬風”

2023-08-22 來源:中國戰略新興產業 瀏覽數:225

全球海上風電行業起源于歐洲,1991年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海上風電場投入運營,迄今為止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目光投向海上風電。

  近期,歐美一大批海上風電開發計劃被取消,海上風電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歐美海上風電發展遇阻
 
  全球海上風電行業起源于歐洲,1991年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海上風電場投入運營,迄今為止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目光投向海上風電。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7月以來,歐美一大批海上風電開發計劃被取消,原因是渦輪機、電纜和其他設備在內的資本成本和價格大幅上漲。
  
  報道統計的數據顯示,近期受到影響的歐美海上風電項目至少有10個,涉及投資總額達到330億美元。這對歐美的新能源計劃無疑是重大利空。此前,美國總統拜登宣布,計劃到2030年前,在美國安裝30GW的海上風力發電場,而目前基本為零。
  
  另外,根據美國清潔能源協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陸地風力發電裝機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一半,是近四年來最慢的一個季度。
  
  海外風電行業,似乎迎來了一個危急關頭。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之后,歐美各國始終面臨著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特別是在2022年俄烏沖突導致能源價格暴漲之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洲部主任艾爾弗雷德·卡默4月14日在IMF和世界銀行2023年春季會議期間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歐洲地區多數新興經濟體和一些發達經濟體通脹率仍處在兩位數水平。
  
  同時,供應鏈問題也是近年來影響風電行業發展的主要不利因素。同樣是受到2020年暴發的新冠疫情影響,大宗商品價格近兩年來持續上漲。鋼鐵等風機制造的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此外,部分國家受到疫情影響,生產能力減少,導致葉片主要材料巴沙木價格一度暴漲。
  
  根據伍德麥肯錫統計,僅在2022年第一季度,歐美風機整機商就因為能源價格通脹、專業物流成本飛漲、人工成本暴漲、疫情引起的延誤等問題,損失了近15億歐元。
  
  具體來講,由于下訂單和設備交付之間的時間很長,整機商或難以將與通貨膨脹相關的成本轉嫁給客戶。海上風電本就在各類可再生能源中屬于成本較高的一類,除了設備硬件成本之外,海上風電的吊裝也需要專門的海工設備船只,且這類船只數量有限、需要預約。在安裝條件方面,海上風電需要等待海上天氣的安裝窗口期,一旦錯過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資源、人員、時間浪費。
  
  今年早些時候,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在波羅的海風電論壇上強調了海上風電對能源轉型的重要性。她說,每臺風力渦輪機的建造都是對安全的投資,轉向綠色能源將減少對其他國家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依賴。不可否認,海上風電是歐洲各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支撐。在歐洲,包括英國、德國和荷蘭在內的國家承諾,到2030年,風力發電總量將達到120吉瓦,不過這是目前容量的四倍多。一旦海上風電開發計劃不及預期,歐美新能源戰略或將受到不小的沖擊。
  
  4月,歐洲9國還簽署了奧斯坦德宣言,旨在到2030年聯合建設至少120吉瓦的海上風電,到2050年在北海建設至少300吉瓦的風電裝機。這9個國家包括了比利時、丹麥、德國、荷蘭、愛爾蘭、法國、盧森堡、挪威和英國。
  
  龐大的海上風電目標也刺激部分企業行動起來。7月,石油和天然氣巨頭BP和TotalEnergies將向德國政府支付總計126億歐元,以獲得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四個地點建設總容量7GW風電場的權利。
  
  類似的“負補貼”在海上風電領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2022年,荷蘭公布了Hollandse Kust海上風電項目的競標規則,其中新增加了“財務競標”的條款,要求投標企業向政府支付5000萬歐元以增加競標籌碼。業界普遍認為“財務競標”又進入海上風電招標條款,預示著歐洲海上風電或已經進入“負補貼”時代。
  
  2018年,歐洲開始出現0補貼的海上風電項目,Vattenfall拔得頭籌。2021年,丹麥出現了首個中標的“負補貼”海上風電項目。中標企業RWE需將向丹麥政府支付3.76億歐元,以獲取未來30年的海上風電場的全部收益。
  
  歐洲新能源轉型之路遠沒有看上去那么美,信誓旦旦的轉型雄心難掩重重隱憂。綠色轉型政策實施受到地緣政治和內部分歧等因素掣肘,短期內通過快速提高可再生能源產能以彌補目前能源供應缺口的目標難以實現。在北海峰會舉行當天,100多家企業發布聯合聲明,警告歐洲海上風能的快速擴張存在供應鏈瓶頸,并呼吁公共財政對所需的投資給予支持。據測算,歐盟計劃到2050年實現300吉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投資需求將達到8000億歐元。
  
  一面是歐洲雄心勃勃的海上風電計劃,企業瘋狂內卷;一面是海上風電成本上升,企業紛紛跑路。
  
  Orsted首席執行官Mads Nipper在linkedIn上發帖稱,渦輪機、電纜和其他設備的資本成本和價格“大幅上漲”。“令人遺憾的是,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在經歷了多年的急劇下降之后必須暫時上漲。”
  
  雖然一些項目未來仍可能繼續進行,但它們需要能夠獲得更高的電價、或者更低的成本才能使投資可行。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在美國,海上風電場每兆瓦的裝機容量可達到太陽能園區發電量的三倍。在多云的英國,風電場的發電量是類似規模的太陽能發電場的五倍。
 
  中國供應鏈企業“出海攬風”
 
  過去國內海上風電開發由于起步晚,在人才、技術、標準等各方面都與國外存在很大差距。近些年依靠強大的自主創新,中國風電產業實現了海上風電產業鏈核心技術突破和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的產業化、國產化。
  
  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19日報道,中國風電設備份額正在迅速增長。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調查顯示,2022年全球引進的風電設備中,中國設備占比接近60%。2022年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約為31吉瓦,首次超過歐洲成為世界第一,新增裝機約為5吉瓦,遠遠領先歐洲。報道稱,根據GWEC發布的2022年全球風電設備份額表,排在首位的是丹麥韋斯塔斯公司(14%),第二位是中國金風科技(13%)。遠景能源(9%)和明陽智慧能源集團(7%)分別位列第五和第六。前15名中有10家都是中國公司,中國公司所占的總份額最多,達到56%,相比2018年的37%有了大幅增長。
  
  反觀歐洲的風機制造商,包括西班牙—德國公司西門子歌美颯和丹麥的韋斯塔斯,目前都處于虧損狀態。他們面臨著來自中國公司的日益激烈的競爭,因為中國企業在供應鏈方面更具優勢,成本更低。
  
  早在2021年,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贏得了向意大利30M塔蘭托海上試點風電場供應10臺MySE3.0-135風機的訂單,接手了破產的德國制造商Senvion的訂單。
  
  RWE首席執行官馬庫斯·克雷伯表示,如果不快速擴大生產設施,歐盟自己的制造商將無法提供實現歐洲大陸目標所需的風機和其他設備。“目前每年正在建設的海上風電規模是3GW。從2027年開始,每年裝機容量將增加到20GW以上。”克雷伯表示,如果沒有匹配的歐盟供應鏈,唯一的選擇就是“求助于其他非歐洲供應商”。
  
  資料顯示,全球風電產業鏈60%都聚集于中國,跟歐洲傳統大牌風電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在服務上和響應速度上有獨特的優勢,未來海外訂單規模有望快速增長。中國很多風電產業鏈制造商已經開始有計劃、有規模地走向海外。
  
  英國是全球海上風電的領導者和漂浮式海上風電的先驅。目前,英國擁有12.71GW的海上風力發電能力,位居全球第二。英國還擁有全球首個及全球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風電場,其漂浮式海上風電運營能力位于全球之最,達到78MW。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的《全球風能報告2022》顯示,2021年,英國新增裝機容量達2317MW,占歐洲總裝機容量(3.3GW)的70%。
  
  2021年底,主營風力發電機制造的中國上市公司——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和英國國際貿易部(DIT)簽署諒解備忘錄,宣布有意將英國作為其在歐洲的制造基地。如果項目進展順利,這項投資將創建英國第一家風機組裝廠。而在此之前,明陽智能已在德國漢堡開設了一家商業和工程中心,明陽將可以利用英國的工程技術、制造組件和其它服務來發展其本地供應鏈。
  
  不僅如此,明陽還充分利用倫敦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融資優勢,于今年7月13日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了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新規落地以來,首家完成全球存托憑證境外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目前,明陽已成功募資7.07億美元。
 
  我國海上風電進入規模化開發階段
 
  當下中國企業出海的成功要素中,往往能夠發現,中國本身在該品類的產業配套上具備優勢,才能持續將國內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輸出海外。
  
  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近10年才開始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積極推動近海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志剛表示:“中國的風電產業不僅推動全行業向大兆瓦海上風機升級,還讓創新技術在更多的下游實踐應用中不斷地完善,讓中國風電整機和配套供應鏈產品在全球風電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海上風電具有產業鏈長、技術含量高、產業規模大等特點。回望產業發展歷程,“我國新能源技術創新經歷了引進國外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三個階段,通過國際合作快速縮小差距,博采眾長,最終實現趕超。”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說。
  
  7月19日,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北部海域順利完成并網發電。這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風電機組,標志著中國海上風電在高端裝備制造能力、深遠海海上風電施工能力上實現重要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這臺機組在關鍵核心部件上實現了全面的國產化。”長江三峽集團福建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雷增卷說,長期以來,我國海上風電裝備國產化水平較低,尤其是核心部件主軸承、超長葉片長期對外依賴。此次在風機主軸承、葉片和傳動鏈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記者注意到,機組全面實現了數字化和智能化。遍布整機的數百個傳感器和機艙上的激光雷達可以感知溫度、濕度、風速等信息,數字化跟蹤機組的運行狀態,在惡劣氣象條件下,還能通過機組自身的智慧“大腦”,進行風機角度、功率的調節。
  
  在海上風電行業,上游為零部件,主要包括葉片、輪轂、發電機、齒輪箱、軸承、塔架等,中游為海上風機整機制造,下游主要為海上風電的運營及維護等。“海上風電是典型的鏈條式產業。16兆瓦風電機組擁有上萬個零部件,這離不開上下游產業鏈的支撐。”曹志剛說,這充分展現了中國風電產業在技術創新、供應鏈協同、工程能力、實驗測試等方面的綜合實力,為全球海上風電發展樹立了全新的標桿。
  
  業內認為,16兆瓦機組的成功應用,標志著我國風電裝備產業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8月8日,新一代深遠海1600噸風電安裝平臺“中天31”命名暨交付儀式在江蘇南通舉行。據央視新聞報道,該平臺是招商工業海門基地自主研發建造,其樁腿材料、主起重機、升降裝置等核心設備實現了100%國產化率,解決了核心設備靠進口的難題。“中天31”采用“運輸+儲存+起重”一體化模式,起重機綜合性能居于行業前列,具備國內市場最大的可變載荷能力、風機儲存能力,能大幅提升風機部件吊裝效率,降低工程建設成本,進而加快海上風電的降本增效和平價開發,能有效面對未來海上風電深遠化、機組大型化的趨勢。據悉,“中天31”具有國際領先的起重能力,主吊最大吊力1600噸,直接對應施工作業有效跨距,全球首創自升式安裝船浮式能力,最重起重1100噸,突破了多項行業紀錄。
  
  這些只是我國海上風電技術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依托規模化開發與技術進步,我國海上風電開發的經濟性或許將繼續大幅提高。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介紹,當前我國已具備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自主設計、研發、制造、安裝、調試、運行能力。
  
  全球海上風電進入爆發期,中國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我國海上風電行業技術、經驗不斷積累,企業生產的產品性能不斷提高。與外資企業產品相比性能差別不大,憑借高性價比優勢,我國海上風電企業進軍海外市場步伐不斷加快,國產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滲透率將不斷提高。

標簽:

海上風電
閱讀上文 >> 山西風電裝備產業鏈瞄準千億目標,力求實現自主可控
閱讀下文 >> 中建二局打造特色產品線——風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biz8848.com/news/show.php?itemid=69747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伊人久久精品午夜| 欧美在线精品永久免费播放|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美国免费高清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免费直播 | 欧美一级欧美一级高清|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 狠狠爱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十三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播放| 色妞www精品一级视频| 国产麻豆剧看黄在线观看| lover视频无删减免费观看|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成人在线免费看| 丰满肥臀风间由美357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车文里的冰块棉签是干啥用的|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2021国产精品自拍| 干妞网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日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多p|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0 |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永久免费无内鬼放心开车|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伊人| 今天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男人靠女人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日本中文|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午夜视频体验区| 九九影视理伦片| 国产特黄一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