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禾盛新材發布定增預案稱,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2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合肥和榮年產1萬噸高端個性化定制家電復合材料建設項目、蘇州興禾源智能制造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禾盛新材方面表示:“募投項目的實施有助于公司擴大高端個性化定制家電復合材料的投產,增強柔性化制造能力,提高在高端家電用復合材料市場的份額,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鞏固和提高公司的行業地位。”
有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禾盛新材長期深耕于家電用復合材料領域的研發和生產,公司作為家電用復合材料領域的先進生產商,近年來不斷引進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以提升公司的智能制造能力。本次定增項目圍繞主業,通過定增項目將進一步擴大公司產能,推進公司環保節能減排,實現綠色化制造,對公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布局定制家電復合材料
本次定增項目主要投向綠色智能家電,具體來看,合肥和榮年產1萬噸高端個性化定制家電復合材料建設項目總投資1.2億元,擬投入募資6200萬元;項目擬通過對現有生產車間進行改造并新建1.4萬平方米生產車間以及投入3D打印金屬復合材料生產線及配套的剪切設備、傳動、貼敷、涂布、固化、自動化控制及環保配套設備等;建設期為24個月。
經測算,該項目內部收益率為21.95%,投資回收期為6.81年。禾盛新材方面表示:“通過該項目的建設,公司將進一步提升面向下游家電高端產品的個性化定制智能制造服務能力,豐富公司的產品結構和提升公司產品的附加值,擴展公司面向小批量個性化定制的柔性生產能力。”
另一方面,蘇州興禾源智能制造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擬投入募資2500萬元;項目為技術改造項目,不新增產能。本項目擬引進5G工廠系統設備、涂料智能溫控系統、節能型高效空壓機、在線檢測設備、壓花機輥軸、縱切機軸承組件等生產設備和信息化設備,環保配套設備設施、節能型烘箱等環保設備,并對蘇州興禾源部分廠房、辦公樓進行改造和裝修;建設期為12個月。
禾盛新材方面稱:“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公司將進一步提升生產車間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生產水平;同時,公司將有效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用原材料、燃料的使用量,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更好地滿足低碳、綠色、節能的環保政策要求。”
此外,禾盛新材還擬3500萬元募資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對此,上述分析師認為:“禾盛新材正處于快速發展及規模擴張階段,對資金有一定的需求。本次補充流動資金,有利于公司正在或即將開發和實施的項目能夠順利推進,同時也能提升公司凈資產規模,降低公司的經營風險;流動資金的補充,將增強公司資本實力,有助于增強后續融資能力,拓展發展空間。”
多家公司發力綠色家電賽道
近年來,在國家關于制造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的政策驅動下,禾盛新材、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爾智家、長虹美菱等多家公司,已在綠色智能化方向上加快布局。
談及綠色、智能家電,中國家居/設計產業互聯網戰略專家王建國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較于傳統家電,綠色智能家電更節能、更環保、科技化、數字化。總的來說就是更人性化、更優體驗、更高顏值、具未來感。”
“近年來,利好政策頻頻出臺,家電企業也在發力綠色智能家電賽道。要在這個賽道勝出,還是要做好產品的研發設計、品質制造,還要在渠道布局、運營效率、專業服務各環節拿出好方案、完成最優解。當下的消費主要群體,特別是智能化商品,已是85后、95后的年輕人為主導了,他們對審美、科技、舒適、效率,性價等提高了要求,新興的綠色智能產品,也要向這些新型需求靠攏。”王建國說道。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綠色智能家電賽道發展前景向好。但隨著國內擴大內需消費以及智能家電消費面臨以下瓶頸與難點需要重視,一是消費者對于智能家電的接受程度較低。二是智能家電的技術和安全問題,消費者對于智能家電的隱私和數據安全問題比較擔憂。三是產品價格過高。目前市場上的智能家電產品價格相對較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受到一定的限制。”
對于以上難點,洪勇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一是加強智能家電的推廣宣傳。政府可以加大對于智能家電的推廣力度,宣傳智能家電的功能和便利性,提高消費者對于智能家電的認知度和接受程度。二是提高智能家電的技術和安全標準。企業可以加強對于智能家電的研發投入,提高智能家電的技術和安全標準,保障消費者的隱私和數據安全。三是降低產品價格。企業可以采用一些促銷活動或者生產成本下降的方式,逐步降低智能家電產品的價格,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