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我國海上風電施工船舶“福景001”輪受臺風“暹芭”影響遇險沉沒,事故的發生為海上風電安全敲響警鐘。
海上風電屬于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產業,項目建設通常在距離陸地10~100公里的海域中,受復雜惡劣的海洋環境影響,安全風險隱患頗多,且具有自然災害風險頻率高、風險具有階段性以及風險應急處置通達性差等特點,行業公認海上風電安全風險應對處置難度大。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時間較短,基建、技術等方面的經驗還不夠充足,安全管理工作還不夠到位,安全事故時常發生。綜合諸多事故原因來看,除了天氣災害、海洋環境等自然因素外,基本上都有安全管理問題,如資質不合格、操作不規范、技術不達標等,突顯加強海上風電安全監管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大連市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建設條件優越,近年來先后規劃布局6個海上風電場項目,“十四五”期間省管海域規劃240萬千瓦,國管海域規劃超350萬千瓦。大連市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正處在加速發力階段。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原則,加強海上風電安全監管應成為推動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學習借鑒江蘇、廣東等先進地區經驗,對大連加強海上風電安全監管工作提出建議:
1.強化風險意識
安全管理是海上風電建設運營重中之重。海上風電安全風險具有普遍性、客觀性特點,在整個建設、運營周期都存在人的主觀意志無法改變的安全風險。要以風險無時無處不在,事故下一秒可能發生的警惕性重視海上風電安全管理工作,樹牢安全生產理念,強化風險意識,堅持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做好安全監管工作。
2.健全監管體系
海上風電建設運營涉及規劃、海洋、能源、交通、環境、氣象、工程等多行業、多領域事項,安全監管工作分散在多個職能部門。要健全安全監管體系,成立大連海上風電安全監管協調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市發改委、自然資源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應急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督局、海事局、氣象局等職能部門,落實相關安全監管職責,做到責任明確、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3.壓實主體責任
企業是海上風電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要壓實企業的主體責任,檢查督促海上風電建設運營企業認真、嚴格履行國家法律法規、運營規程等規范要求,健全風險預防機制,規范安全生產管理,完善安全技術措施,強化應急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培訓教育,著力提升安全意識、技能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對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4.完善應急預案
海上風電安全風險具有可預測性。海上風電安全監管的首要目標是防患于未然,其次是當風險爆發、事故發生的時候,能夠及時、妥善進行應對處置,這就需要有完善的應急預案體系。海上風電安全監管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牽頭制定綜合應急預案,明確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應急預案體系;各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應急管理職責和任務編制專項應急預案。同時,要強化應急預案培訓,開展應急演練,確保海上風電事故發生時,應急預案能夠迅速有效發揮作用。
5.重視技術創新
海上風電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但我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相關技術還不夠成熟、不夠先進,各種安全風險、事故或多或少都和技術相關。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落實大連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設海上風電裝備和技術綜合創新試驗基地,提高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能力,提升勘測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等相關工作技術水平,以技術創新保障海上風電建設運營安全、高效、先進。
6.制定管理辦法
無規矩不成方圓。要嚴格落實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要求,制定大連市海上風電建設運營安全管理辦法。要充分參照相關國家法律法規、運維規程和技術規范,梳理安全風險節點和類別,制定完備、細致、可操作的管理辦法,明確海上風電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壓實海上風電安全主體責任和安全監管責任,促進大連市海上風電產業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