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波羅的海周邊8國(德國、丹麥、波蘭、芬蘭、瑞典、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政府首腦和能源部長在哥本哈根會晤,他們承諾為波羅的海海上風電建設增加新的產量,并同意在這一領域以及更廣泛的能源領域進行密切合作。
據悉,波羅的海具有巨大的海上風電潛力,而如今它的裝機容量僅為2.8吉瓦。此次會晤八個國家承諾到2030年將海上風電增加到19.6吉瓦,同時他們也計劃在稍后階段制定2040年目標。
德國和丹麥是目前唯二擁有大型風電場的波羅的海國家,此次他們決心進一步提高產能,其他國家則急于效仿。波蘭希望到2030年海上風電容量能達到6吉瓦,到2040年達到11吉瓦;芬蘭希望在 2026-2027 年之前擁有其第一個大型風電場并在2028年之前上線另一個;瑞典目前有15吉瓦的海上風電項目正在申請許可,有些可能在2030年之前上線;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也都希望在2030年之前調試他們的第一個海上風電場。
波羅的海地區研究替代能源至關重要,因為直到最近,該地區的大部分國家一直依賴俄羅斯的能源進口。安裝更多的海上風電將加速俄羅斯燃料的淘汰并提高該地區的能源安全,通過這份聲明,各國也承認了這一點。
他們還認識到他們需要加快獲得許可的流程。冗長的許可程序減緩了項目的進行,只有簡化許可規則和程序,風電承諾才能兌現。
跨境合作也將至關重要。政府同意探索聯合跨境可再生能源項目并確定進一步的基礎設施需求以促進海上風電的擴展,這對能源發展十分利好,跨境混合項目還將通過改善電力流動來確保更多的能源安全,尤其是對于那些與歐洲其他電網沒有很好互連的國家,此舉也會降低電力價格。德國和丹麥已經表明,他們的 Kriegers Flak 項目可以實現跨境海上合作,丹麥有決心將波羅的海的更多海上風電場連接到德國電網。
要到 2050 年實現氣候中和,海上風電需要從目前的歐盟15吉瓦增長到2050年的300吉瓦。同期,歐盟希望陸上風電從173吉瓦增長到1000吉瓦。歐洲風能行業將繼續確保海上和陸上風能的擴張,同時確保保護生物多樣性,并保護好當地社區和其他相關者的利益。
歐洲風能協會首席執行官 Giles Dickson 表示:“波羅的海將成為歐洲建設海上風電的關鍵部分。今天的峰會帶來了8個波羅的海國家政府的重要新承諾,他們認識到跨境合作的關鍵作用,這將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網格開發和海洋空間規劃方面。更重要的是,這8個國家利用可用的大量歐盟復蘇資金支持對海上風電供應鏈、港口和其他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