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電氣3.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儀式
3.6兆瓦大型海上風電機組主要性能優于或等同于國外相同容量風機,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水平。單臺機組每年可發電900萬度,節約煤炭約3150噸標準煤,屬于零排放。機組設計開放性控制系統,能根據用戶需要、不同風場修改;有先進的防腐系統、優異的氣動性能,易于安裝維護;具有遠程監控、自動消防和視頻監控系統,進一步提高了運行安全性。它是上海電氣自己培養的技術團隊獨立策劃、自主設計的大型風機,上海電氣擁有該風機的全部知識產權和專利。
上海電氣在開發大型陸上、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過程中,堅定地實施“許可證生產――聯合設計――自主研發”的技術路線。2009年,上海電氣風電一臺經優化設計的2MW海上風機在江蘇響水離岸3.5公里,平均水深4.5米的近海上順利吊裝,這是江蘇海域上豎起的第一臺風機。隨后在江蘇如東,兩臺風電公司的2MW潮間帶試驗樣機順利實現并網。這些成功的海上風電業績,為風電公司在海上風電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技術資料。3.6兆瓦大型海上風電機組項目自2008年7月正式啟動以來,歷經兩年的銳意創新和實踐探索,今年5月20日順利通過地面聯調并網滿負載發電試驗,將于8月實現并網運行。
據了解,上海電氣進軍海上風電戰略布局基本形成。在開發大型海上風機的同時,已在江蘇東臺投資建立了按照大型海上風機為標準的制造基地。該制造基地工藝流程及裝配技術均按國際標準設置,并配置了并網試驗臺,具備了3.6―5兆瓦及以上大型風機的生產條件。并通過SAP、KOA等信息化平臺建立統一高效的管控模式,實現異地管理一體化運作。上海電氣臨港制造基地建立風機檢測中心,配置了全功率試驗臺,擁有國內主機廠中唯一的臨港試驗風場,可以完成對風機最全面的檢測和測試。這次3.6兆瓦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下線,正值國家能源局推出國內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之際。目前,這臺大型海上風機已經完成了所有設計和制造任務,并順利通過了地面聯調并網滿負載發電試驗。此舉不僅標志著上海電氣通過消化引進技術和自主開發,已經完全具備獨立研發世界先進水平大型陸上和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的能力,將為風機產業升級和開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