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國家電投集團粵東粵西海上風電首期全容量并網集中投產儀式在湛江徐聞、揭陽前詹舉行。繼11月26日,湛江徐聞600MW海上風電全容量并網后,11月29日,揭陽神泉315MW風機并網,至此,國家電投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突破60%。
兩個項目包括5.5兆瓦風電機組37臺,6.45兆瓦風電機組94臺,7兆瓦風電機組16臺,年上網電量約27億千瓦時,相當于可以滿足200萬戶居民用電,來自東西兩翼的海上綠色能源也直接匯入粵港澳大灣區,為大灣區發展提速。據測算,該項目的并網投產,預計每年可節省標煤消耗7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70萬噸,標志著綠色低碳戰略在廣東進一步落地,為中國海上風電在“十四五”期間全速發展、助力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提供了強勁動力。
湛江徐聞600MW海上風電項目
亞洲在運單體容量最大,年發電量可滿足130萬戶家庭用電
湛江徐聞海上風電場項目場址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錦和鎮以東海域,中心離岸距離約27公里,水深5—26米,共計安裝94臺6.45兆瓦風電機組、2座220kV海上升壓站、1座陸上控制中心。項目分南北區兩個標段,裝機總容量為60萬千瓦。11月26日8時26分,國家電投廣東公司湛江徐聞600MW海上風電場項目94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刷新國內海上風電投產項目單體裝機容量紀錄,成為亞洲在運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
徐聞海上風電項目作為同期項目中一次性開工容量最大、開工時間最晚的項目,遇到了船機、鋼材等漲價潮的高峰,時間緊、體量大。在國家電投集團領導下,在省市各方關心支持下,徐聞海上風電建設團隊始終堅定信心,堅持目標導向,從加強黨的領導、項目管理、關鍵路徑、保障供應、獎勵激勵、精誠協作等六大方面著手,克服船機資源緊缺、海況惡劣、疫情影響等困難,不斷優化施工組織,搶抓施工窗口期,使項目在“搶裝潮”下突圍而出。
從2021年3月17日首臺風機吊裝到9月4日,在短短5個半月內,建設團隊完成全場94臺風機吊裝。9月15日實現首臺風機并網,11月26日實現全部機組并網發電,比計劃工期提前35天。整個工程共有282支葉片、376節塔筒、94個機艙及葉輪,設備共起吊1128次。其間,項目以浮態吊與坐底船相結合的打樁和風機吊裝新工法,創造了30天內完成單樁沉樁20根、30天內單作業面累計完成15臺6.45MW風機吊裝等行業紀錄。
項目全容量投產后,已累計提供清潔電能1.15億千瓦時,年上網量約17.56億千瓦時,相當于130萬戶家庭全年的基本用電量。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省標煤45.16萬噸、減少灰渣約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1.24萬噸,對于推動廣東省海上風電開發、優化廣東清潔能源結構、推進粵西地區特別是湛江市的產業升級、加快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揭陽神泉315MW海上風電項目
擁有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集控中心,突破多項技術瓶頸
國家電投揭陽神泉海上風電項目位于揭陽市神泉鎮南面海域,項目裝機總容量為315.5兆瓦,其陸上集控中心是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集控中心。全容量并網后,預計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10億千瓦時、節省標煤消耗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8萬噸、煙塵31噸、硫化物108噸、氮氧化物154噸。
揭陽神泉海上風電場周邊的海況復雜,該項目海域水深達40米,50年一遇的最大波高達20米,2年一遇的平均波長達114.3米,最大單樁基礎樁長達118.2米,重量達1808噸,本項目的設計和施工難度之高在國內乃至亞洲海上風電場項目建設領域屈指可數。
揭陽神泉海上風電場作為廣東省重點建設的海上風電項目,項目設計施工團隊迎難而上,成功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全容量并網。從2021年3月16日開工至11月22日全部海上施工完成、11月29日全容量并網,創造了單個項目最短施工紀錄、最短工期紀錄,為今后海上風電建造、裝船、運輸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