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集團掌門人蘇包文剛將擔任總部位于丹麥的航運公司Cadeler董事長。這是繼Hafnia和BW Epic Kosan之后,第三家由蘇包文剛掌管的丹麥航運公司。
事實上,Cadeler前身為Swire Blue Ocean,是太古集團持股的離岸支援服務公司,營運兩艘風力發電站裝置船——“Wind Orca和Wind Osprey”號,主要為歐洲水域的離岸風力發電站提供安裝及維修服務。
2020年,對于該公司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不僅實現了更名,還在奧斯陸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IPO合計籌集資金8.83億挪威克朗(約合1.04億美元),用于風電市場的增長計劃。
航運界網了解到,根據上周發布的財報,Cadeler 2020年實現總收入1,950萬歐元,錄得凈利潤-2700萬歐元。該公司首席執行官Mikkel Gleerup表示,“我們預計2021年將實現盈利,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他進一步解釋道,“我們希望與市場一起增長。近年來,隨著風電項目增多,這可能會變得非常重要。當然,我們并沒有在所有的風力發電場均涉足的野心。我們會評估項目,也會評估市場,并以此判斷某個市場是否適合進入。”
“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我們公司將在未來10年內快速擴展,因為市場正在快速增長。”
對于蘇包文剛成為董事長,Mikkel Gleerup評論道,我們將為董事會增加一位經驗豐富的人,這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因為蘇包文剛在航運和資本運營方面都有豐富的經驗。
之于BW集團來說,此舉也意味著這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航運集團也開始搶占海上風電市場。
根據BW集團和太古集團達成的協議,BW Wind Services在Cadeler的總持股及投票權將低于33.33%,而Swire Pacific Offshore將繼續持有25%以上的股本及投票權。去年年底,雙方在Cadeler持股分別為20.3%和46.5%。
由于銀行債務的問題,目前太古方面不得繼續出售股份,而BW集團也不可能控制超過33%的股份。不過,預計BW集團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突破這一限制。
消息一出,上周五,Cadeler股價收于39.8挪威克朗,相較于去年11月上市時的發行價增長了70%。
除了新頭銜,蘇包文剛已經是BW集團和該集團一系列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包括BW Offshore、BW LPG、BW Energy、Hafnia和BW Epic Kosan。BW Epic Kosan是Epic gas和Lauritzen Kosan于去年12月合并成立的LPG運輸船公司。
克拉克森在最新發布的《海上可再生能源與海上風電》報告中指出,海上風電市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相對有限,該板塊投資持續加速。海上風電目前占全球能源產量的約0.2%(海上油氣占約17%),而海上風電船隊(900艘)已經占到了海上油氣船隊數量的10%。后疫情時期的市場規劃將更側重于“綠色和技術”,這將為能源轉型和海上風電板塊帶來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