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動力”)1.5MW雙饋式風力發電機組在吉林省長嶺縣雙龍風電場成功通過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現場測試,本次測試實驗屬國內首例,填補了國內同類項目的空白,實現了零的突破!
近年來,中國風電行業進入超高速發展階段,裝機容量連年翻番。然而,隨著風電的大規模發展,大規模風電場接入電網的技術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風電機組而言,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項技術要求就是風電機組的低電壓穿越能力。低電壓穿越是指當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風電場并網點的電壓跌落時,在一定電壓跌落的范圍內,風電機組能夠不間斷并網運行。此前,國外各國早已出臺相應的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技術標準,風機低電壓穿越的技術也主要掌握在GE、Vestas等國外知名風機制造公司手中。
作為國內領先的風機整機制造商,從去年六月份開始,國電聯合動力依靠自身技術力量組建低電壓穿越測試項目組,重點攻關,聯合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電科院”)和吉林省電科院及國內各主要部件廠商,不斷進行交流研討,利用聯合動力“風電設備及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技術和人力資源優勢,搭建風機整機仿真平臺,并通過載荷計算分析及工廠調試等工作積累經驗,最終在現場測試前制定了低電壓穿越整機控制方案。
在歷時近三個月的現場測試過程中,聯合動力項目組聯合合中國電科院和吉林電科院測試人員,在國電龍源吉林省分公司、國家電網吉林省電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克服天氣多變及測試環境艱苦等不利因素,分別在小功率輸出和大功率輸出兩種工況下,模擬發生電網三相短路和相間短路兩種故障,針對不同電壓跌落深度,對我風機的低電壓穿越特性共進行了40個測試點的檢測工作。同時,聯合動力聯合測試機構及各主要部件供應商對測試結果及時進行研究、分析,就風電機組的低電壓穿越性能、現行測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相關測試標準的細化等關鍵內容和工作進行了全面討論和深入研究,獲得了寶貴的試驗經驗和數據信息。
中國電科院作為國內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獲得國際互認風電機組測試資質的檢測機構,首次引進德國先進檢測技術,根據《國家電網公司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對風電機組進行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測試,充分保證接入電網的風電機組符合入網規定。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國電聯合動力風機,可以在滿足電網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為電網提供允許的風電接納容量。
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現場測試的成功完成,在國內風電行業內尚屬首次,標志著聯合動力風機己具備國內領先的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也標志著聯合動力自主研發的風機技術已具備一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為提高我國風電技術的市場競爭力,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