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16日,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0)在北京新國展隆重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本屆大會以“引領綠色復蘇,構筑更好未來”為主題,聚焦中國能源革命的未來。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在15日召開的CWP2020創新劇場上,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線總監黃軒發表《 “蛟龍出海,協同共贏”上海電氣海上平臺新機型及創新技術發布》主題演講。
以下為發言實錄:黃軒:感謝各位,非常有幸有這個機會代表上海電氣介紹海上產品,也是延續剛剛我們馬文勇博士精彩的介紹,接下來說一下上海電氣的海上新品。
也是同樣,我們回顧一下我們在十三五期間的成就,我們今天海上成本也是為接下來后補貼時代艱巨的平價挑戰所我們所應對的挑戰。
在十三五期間中國海上風電得到長足發展,整個十三五期間中國海上風電并網容量達到593萬千瓦,完成了中國十三五既定的海上發展的五百千瓦目標,同時也是位列全世界第三位海上風電開發的位置。在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上海電氣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海上領先的這樣一個地位,在整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截止2016年,整個海上風電的發展還是以江蘇作為龍頭,同時上海、浙江、天津、遼寧、福建、廣東等都有不同程度發展,我們可以講中國海上風電在這么長的沿海海岸線的資源稟賦上面和歐洲海上風電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這一次新產品開發的時候,我們也會貫穿整個中國海上風電的資源稟賦來帶出我們的新品以及對這個行業的一些考量。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其實在整個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的過程當中可以看到一點,十三五雖然經歷了非常長足的發展,但是十三五的發展是在國家強大的支撐,在較高的電價補貼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們節下來面臨的是什么呢?接下來面臨的是十四五期間危機重重的實現平價的過程,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們實現平價的時間非常短,可以說過了明年以后整個中國海上風電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所以我們叫后補貼時代,因為今后有更多支撐性政策和對行業整體的項目的優化,非技術成本的優化,技術的創新達成平價。
為什么這樣說呢?是因為我們一下子在0.85元的電價變成后補貼時代的時候我們要通過各個省的一些指導電價作為基準作為一些競爭性自愿的配置情況下我們造價差異非常大,同時我們也是面臨了全球最嚴苛的成本要求,因為我們的資源稟賦和歐洲的海上風電相比,我們如果講容量系數或者滿發小時數是要低很多,我們可以拿低風速這個市場看,因為低風速市場現在主要在江蘇,同時在山東、浙江、上海剛剛說,還有天津有一部分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整體年平均風速在8米以下,這個時候如果講容量系數或者滿發小時數,就說小時數,低風速進行推出的時候,他比較現實和理想的發電量水平在3000小時這樣的水平,可想而知,在整個度電水平我們分木就比歐洲人小很多,所以我們的平價整個進程挑戰是巨大的。我們拿幾個省看,我們江蘇布局了非常成熟的產業鏈,所以在未來潛水大基地,因為江蘇整個水深出去一百公里也只有幾十米,還是具備一個非常少的評價的發展方向的。山東也是我覺得可以借鑒到江蘇的很多發展經驗,同時結合海洋綜合能源利用進行發展。像這樣的市場挑戰更大,因為有條影響,這也是我們說的中國低風速區有時候還會經理很嚴格臺風洗禮,所以這種區域在機型開發的時候也是非常審慎的。
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看到上海電氣從2014年到現在,整個過程是一個從歐洲成熟技術的引進,但是是一個一類機組,相對于中國的區域的適應性,我們和我們的合作方,我們的西門子歌美颯合作方聯合進行開發像4兆瓦,原先從4.0、130進一步升到了4.0、146的低風速機型應對十三五在低風速區域市場的大量應用。整個4兆瓦平臺我們可以說中國的裝機量最終會達到一千臺以上,6250-172也是在原先的基礎上在154米的風輪進一步推大172來應對低風速區域的應用。今天我們2020年會進一步的協同和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共同來開發我們的平價產品來應對我們的后補貼時代。
我剛才講了很多低風速挑戰,其實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故事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是什么呢?歐洲現在在開發大兆瓦,我們國內有很多聲音也要開發大兆瓦,但是大兆瓦大到什么程度?我們可以支撐我們的資源進行開發,比方我舉個例子,歐洲目前10兆瓦到15兆瓦是海上風電主要的機型發布的過程中,各個廠家西門子歌美颯、維斯塔斯,如果這樣的到中國滿足同樣的來看,他的風輪要變成多大呢?那就不是現有的在歐洲北海應用的水平,所以說在中國油氣是在低風速區域,我們在開發大兆瓦的時候一定要知道這個大兆瓦的發電機,這輛大車需要怎么馬力的風輪驅動,同時我們也不可能無截至開發非常大的風輪,首先有材料的挑戰,其次吊裝能力整個匹配我們是不是有這么大的吊裝設備與之匹配,第三支撐結構的荷載,油漆剛剛說的載荷應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優解,單位發電以及負荷的最低點,中國低風速區域5-6閘瓦是相對合理的在低風速應用,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拿50公里捉作為一個交界點的話,相對比較近岸距離可以用5兆瓦,5.5兆瓦,5.55兆瓦這樣的機組應對。離岸距離相對遠可以才6.5兆瓦容量應對,為什么?因為離岸距離遠我對于基位數要求和后續運維把控需要更大容量支撐,同時在離岸距離更遠的廠址風資源條件會略好。
所以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是什么呢?我們上海電氣針對與近岸,50公里以內的資源更多的是一些省管海域的資源或者十三五存留的資源,我們推移出去了WG5.55F-172這樣一款機組,也是我們昨天在展會現場聯合開發的一個平臺產品,這也是我們上海電氣在海上風電利用現有的成熟的技術的積累,同時積極創新適合于近岸風電長的應用的一個全新打造的機組。我們可以看到,這款機組是一款額定容量5.55兆瓦這樣的機組,風輪是172米,單位千瓦掃風面積4.18,應對風速是8米每秒,這個里面要強調一點是什么呢?它的葉片仍然采用了我在十三五期間比較成熟的一個葉片的技術,當然以后也會考慮其他的優化,可以看到這款葉片在6.25平臺上得到了長足應用并且得到了充分驗證,是一款雙認證的葉片,這款機組性能在我們現有的技術油氣上海您鋼我們前期并網的樣機的項目上得到了長足認證,同時采用華東偏航的成熟的驅動鏈的設計,這也是我們整個前期采用海上機組的偏向設計。散熱也是采用內部水冷或者油冷的液體循環的冷卻技術,外部采用被動式的空氣冷卻的散熱方式,降低能耗同時滿足中國海域應用要求,因為我們知道中國的整個沿海海域尤其在夏天溫度還是比較高,這里面有一個大的亮點就是說我的整個電氣驅動鏈是集成在機艙里面,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因為現在有關的話大家知道大部分的目前市場上看到的機組電器驅動鏈油氣是高壓,就是說3萬5的變壓器基本上上都是在塔筒頂端或者風機外部,這樣我的大兆瓦的機組,有大量低壓電覽需要下沉打底,我們的機組把整個這一塊包括我們的全功率變流器包括我們的變壓器全部集成在機艙里面以后,我整個的電纜就是一個3萬5的電纜,未來針對于其他的型機組的應用,這個電壓等級會越來越高,但是整個高壓電纜的傳輸大大的節省了成本,這是一方面,降低了損耗這是第二面,第三為瀏覽業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這個應該來說在強上油氣大兆瓦應用是一個最優解。
接下來也是我們昨天聯合發布的Synergy全新驅動鏈的設計,這個設計我們也可以看到是一個非常緊湊的驅動鏈,它也是一個前面是雙TRB軸承,當中是一個中速的傳速比的一個,后面是全驅動的發電機技術,最大的好處它充分考慮我后續運維的風險,同時我們這一款機組采用了用瓷發電機為后續的維護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性。最簡單的例例就是像這樣的驅動鏈,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海上的應用不需要大型船舶,如果有設備要進行更換,進行大型船舶支腿船去更換設備,因為機艙頂部實現卷揚機進行吊裝,這樣大大降低整個部件運維在后續一是風險,第二是運維成本,同時整個驅動鏈傳動效率是非常高的,我們可以說綜合齒箱和發電機,它的傳動效率差不多是96%這樣的水平,同時也沒有高速聯軸器這樣的部件,我們充分考慮前期投資成本和后期運維成本,是前后期綜合考慮的成果。這里面我們也非常感謝我們合作伙伴,在整個過程中和我們共同多輪迭代,融合我們新的開發成果,同時對我們整個部件進行迅速迭代驗證,共同開發打造了這樣一款機組。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降低度電成本,很多時候說是要降低機組造價,但是我們考量在整個鏈條上權聲明周期看度電成本,不僅是創新降本,還有產業鏈延續帶來的降本,因為我不需要投入新的產業鏈布局,現有的產業鏈就可以支撐大機組,還有一點后面的風險和降本,我們剛剛也說,同時這樣一款機組在這個區域有非常好的發電量支撐,7.5米的時候有3200個小時,這是實際發電量,來降低成本。
下一個是跟西門子歌美颯長期合作,我們希望根據現有的長期供應鏈就技術創新突破打造一款中原海域最可靠的中低風速的機型,這款也是延續了成熟的直驅發電機的路線,一路從最早2009年的3MW一直到現在,我們在今年正式發布了這款6.5、1.8進一步應對低風速市場的這樣子一般款機組。
我們可以看到,這款機組是6.5兆瓦185米的,他的掃風面積也依然是很高,4.13,是也是8米,用磁直驅的,葉片是玻璃纖維材質。這里面很多場合都跟大家介紹過,他有很多設計,包括葉片的雨蝕設計,無論剛剛的5.55也好,6.55也好嚴格控制風機轉速,以便于風機葉片可以維持25年權聲明周期這樣的結構壽命,因為我們現在也看到,有一些友商會在葉片速度上面進行比較大膽的突破,當然這個可能為后續帶來非常大風險。所以我們現在講憑證化度電成本不光是投資升本還有運維,包括液壓變匠、發電機、主軸承、獨特冷卻系統設計,內部也是風冷和水冷結合,外部自然水冷的設計,還有雙回路設計發電系統,保證我半容量冗余,一旦一個回路有問題,同時整個電器驅動簾包括變流器變壓器都是機艙布局,整個在塔底結構非常簡單,往往說就是一個環網結構和浮空系統。
我最后想說一下我們這個成熟機組通過智能化控制,場級互聯,大量單機數據每年大數據的分析,同時我們有9年故障庫的積累,我們可以做到非常精準的后續運營,大大降低成本。我們也是希望利用現在有關成熟的供應鏈去很好的控制我的這款機組來應對平價時代。同樣的思路是什么呢?定制化的海上大兆瓦機組,產業鏈延續,可靠少為維護的設計,最終維持一個較高的發電量來整體降低度度電成本。謝謝大家。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