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11月中旬破土動工以來,GE海上風電機組總裝基地的建設有序進行。雖近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對項目施工帶來了挑戰,但總裝基地在當地各級政府的溝通協調和支持下,已復工復產近兩個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面推進工程基礎結構建設。同樣位于廣東省的GE海上風電運營和開發中心也于去年在廣州正式成立,正加速開展適應中國海域特點的風機設計優化和研發工作。
打造適應中國海域特點的大兆瓦海上風機
將在揭陽總裝基地生產的Haliade-X 12MW海上風機,是迄今GE出力最大、功率最強的海上風機。鑒于目前海上風電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施工和支出挑戰,Haliade-X 12MW的本土化組裝生產和優化設計,將為解決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市場化進程中面臨的前期投入、風場維護管理、平準化度電成本調整等問題起到積極作用,有效提高海上風電項目的市場競爭力。
全球海上風電機組技術發展的大型化特征日趨明顯,這也是實現集約化用海、降低初始投資和后期運維成本的客觀需要。從技術領先性來看,按照IEC-IB的風速等級設計的“海上巨無霸”,特別適應多臺風、全年風速分布不均的廣東海域。機組能夠承受70m/s的極限風速,在受臺風外圍影響期間能夠維持更久的滿功率運行,幫助業主提升全年的發電和經濟效益。而融合優異的葉片空氣動力學和材料科學的設計,加上數字科技的助力,Haliade-X 12MW大功率機組實現了行業領先的容量系數,即使在中低風速下,可比行業內對標風機多10%的滿發小時數,在同等海域面積內,則能顯著增加全場總容量,為風場未來的擴容留下充足的空間。
GE Haliade-X 12MW風機配套的LM 107米葉片采用碳釬維與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的特點。除可以抵抗廣東地區發生的最強臺風等極端惡劣情況,還考慮到廣東沿海的潮濕天氣可能造成的葉片前緣腐蝕等挑戰。GE應用最新的ProBlade前緣保護系統,使葉片的使用壽命大幅增加,維護周期延長,維護成本顯著降低。此外,GE成熟的數字化風場運維技術有助于幫助風場實現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性能最佳化,通過遠程運營、數字雙胞胎、大數據分析及智慧運維等數字化工具幫助業主實時監測海上風電項目各個系統的運行狀態,把握風機運行中所有細微環節的狀態,及時發現潛在隱患,制定出最有智慧的運維方案。將被動運維轉為主動運維,有助于降低運維成本,為海上風電“平價上網”發揮重要的作用。
持續推進供應鏈本土化建設
GE指出,中國正朝著全球第一大海上風電市場大步邁進,廣東省是最具規模化發展潛力的區域,全省的裝機容量預計將攀升至全國首位。海上風電的普及發展,相對應地要求本地在生產大兆瓦風機、優化風場運維成本和升級供應鏈整合能力等方面實現進階,這也為引進國際先進風機制造及供應鏈配套等領域的合作帶來了機遇。GE啟動于去年的生產制造基地和運營開發中心,便是基于這一發展契機應運而生。
基于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對發展區域清潔能源,實現產業創新升級戰略合作備忘錄的相關規劃,GE于2019年7月分別與揭陽及廣州開發區簽署海上風電投資項目,其中位于揭陽市臨港產業園區的總裝基地在當年11月中旬破土動工,計劃于2021年下半年實現Haliade-X 12MW的組裝生產。該型號的首臺樣機于去年11月7日在荷蘭鹿特丹港發出第一度電,并于今年2月7日完成連續滿發24小時,將單臺風機單日發電記錄提高到288MWh,標志著全球最大海上風電機組的成功應用。
根據“十三五”規劃,粵港澳三地將在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31%的目標,發展清潔能源更是打造綠色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處大灣區的廣東省,則在《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年)(修編)》中計劃到2030年底,全省建成投產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風電產業發展拉動沿海經濟帶的發展。基于持續的技術創新,GE領先的海上風電技術將隨著總裝基地的開工建設,與位于廣州的運營和開發中心形成協同效應,打造更貼近本地市場需求,更符合當地應用場景的產品,助力風機零部件制造、風電整機制造和風電場運營等海上風電產業鏈水平的提升,服務大灣區、廣東省乃至南中國快速攀升的能源轉型需求,助力清潔能源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