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講解電力市場化交易,電力市場化交易是國家實現電改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家知道多少呢?新能源如何參與交易?交易報價報量怎么定?新能源電站在平價時代下怎么創收盈利?
電力改革正式啟動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被譽為“啃硬骨頭的改革”正式拉開帷幕,最大的亮點是提出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目前,全國所有省份均建立了電力交易機構,北京、廣州2個區域性電力交易中心也組建完成,成立了全國電力交易機構聯盟,形成業務范圍從省(區)到區域、從區域到全國的完整組織體系。
在十三五發展的近五年,電力體制改革在不斷推進和深化。2019年1-12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72255.4億千瓦時,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組織開展的各類交易電量合計為28344億千瓦時,其中,全國電力市場中長期電力直接交易電量合計為21771.4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30.1%,現貨電力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9%。
新能源將成為主力交易電能
新能源在近十年的發展速度迅猛,根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0.1億千瓦,其中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8.4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1.9%;全國累計光伏裝機容量達2.04億千瓦,全國風電累計裝機2.1億千瓦。新能源電力正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新能源作為新型清潔能源參加未來市場化電力交易非常具有競爭力。
電力交易試點與運行現狀
2017年8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選取南方(以廣東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8個地區作為第一批試點,逐步構建中長期交易與現貨交易相結合的電力市場體系。
據了解,這8個地區電力現貨交易試點省份均先后開展了按日、按周試結算工作,在2020年試點都要啟動 “按月試結算”、“不間斷結算”等工作,爭取實現現貨正式運行。
從目前試點運行情況來看,浙江電網代理風電和光伏發電參與日前市場和實時市場;山西新能源機組申報次日發電預測曲線、不申報價格,優先出清;山東新能源電站報量報價,參與市場定價;甘肅新能源電站報量報價,參與市場定價,允許新能源日內二次報價;蒙西新能源電站報量報價,在日前市場需要申報買入、賣出價格。
新能源如何參與交易
新能源電站可參與中長期和現貨兩種交易,交易的重點是在市場中報價、報量,各別試點新能源作為價格接受者,不參與報價。那么對于新能源電站來說,量、價在交易過程中至關重要。
新能源發電企業需要轉變 “三公調度”模式、按照新的交易政策規則,針對中長期和現貨兩個市場,對市場價格和激勵信號做出更快、更正確的反應,實現電力現貨交易模式下的利潤最大化。
國能日新“電力交易輔助決策軟件“,可幫助新能源發電企業制定中長期市場以及現貨市場中報量、報價相關的申報策略,實現電站整體收益最大化。
交易決策怎么做
先來看一組數據:
如圖所示,新能源場站發電預測與實際發電能力存在較大偏差,同時短期與超短期預測也存在較大偏差,導致新能源場站在實時市場中出現較多發電權轉移情況,實時市場交易電量明顯大于日前市場交易電量。日內超短期預測主要表現為預測高于實際發電能力(當預測偏低時,會存在當有發電能力時由于計劃給的較低,導致損失電力,但是不會產生偏差),偏高的超短期預測又導致新能源場站產生大量執行偏差考核費用。
由此可見,功率預測技術水平直接影響電站的整體營收,但我們更想告訴大家單單靠功率預測的精度是不能做交易申報的,重要的是結合功率預測技術做出科學的交易策略才能幫助電站交易盈收!
交易策略的關鍵
1、概率預測
新能源概率預測擴充了風光功率預測的內涵,它提供的信息比傳統的預測點更多,在不同時刻差異化的概率分布能給決策提供更為豐富的不確定性信息。
2、出力、價格關系預測分析
感知多維市場信息,創建預測模型,分析日前和日內的可能價格關系及未來電力現貨市場出清估值,為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3、中長期電量預測
目前,在國內,電力市場是以中長期交易為主,現貨交易為補充的電力電量平衡市場。因此,現貨申報的時候需要兼顧月度中長期的完成情況,同時考慮場站的發電能力,進而更加合理的制定現貨申報策略。
新能源電站如何報價、報量?
1、依據供給與需求均衡原則,采取“集中競價、邊際出清”;應該注意的是申報電價不等于出清電價,理想的出清價格應大于等于申報價格。
2、量多價格低,量小價格高原則。以光伏為例,白日光伏發電充足,量多,自然價格就低;晚上,光伏不再發電,如果其它電力相對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供給量小,價格也就會提升上去。
3、電站要核算邊際成本,根據成本對預判的邊際價格進行修正,才能得到可行的申報電價。
4、運用功率預測+策略算法對交易決策至關重要,科學測算交易價格和數量,才能提高收益。
總之,交易決策的關鍵就是制定科學有效的交易策略,合理申報電價和電量。